8/21/2012 7 Comments 参考文献有那么重要吗?参考文献有那么重要吗? 材料加工工程, 材料化学, 材料科学, 实验数据处理(4学时) 李革胜 A大学材料系B教授给研究生开了一门课“高级仪器设计和数据处理”, 这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 实际上是本科生的”材料实验数据处理”的进阶课程。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理统计知识和较丰富的实际研究经验, B教授带领两位刚刚取得博士学位的助教C和D给20名研究生开课。 B教授是该课程设计者。加拿大材料化学背景的B教授是全国有名的X射线荧光分析专家,是个仪器专家, 对质谱仪、波谱仪、声谱仪有近偏执的爱好, 他布置的作业全是联系具体实验的英文问题 (请参考excel 文挡) 。 除此以外, 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课程结束后写一篇论文做为答卷, 并根据其论文质量给出最后分数, 因为能到A大学材料系攻读研究生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优秀人才。闭卷考试对他们来说, 当然不成问题, 所以B教授愿意看看他们的实验能力, 论文写作和专业英文能力。B教授设计“高级仪器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初衷是好的,当初他从加拿大回国时,A大学给了他教授博导的头衔,投桃报李,B教授愿意把自己在加拿大的看家本事贡献出来,这很正常。B教授初来乍到人脉不足,为了搏领导欢心,为了职称上位而设计了这门课,所以这门课全是照搬加拿大的研究生课程,噱头比较大,刚开始大家都有新鲜感,时间一长水土不服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但B教授决定隐瞒下来,他还想继续在大学混下去。这一点私心小算盘,B教授没有告诉他的两个助教C和D博士,也没有让他们直接给学生授课以免露馅。果然,课程推出后不久,B教授在A大学名声大噪,材料系对他也另眼相看,B教授很快成为知名海归教授,A大学的招牌教授之一。 B教授负责授课, C博士和D博士负责检查论文和给研究生评分。一个学生E交上论文, C博士忽然有种不好的感觉, 论文中有些内容很熟悉, 看着眼熟, 好象在什么地方读过, 后面又没有参考文献列出, 很象是抄袭来的。作者姓名错误、刊物名称错误、刊物英文名称错误、页码错误、错别字、大小写错误等到处都是。在大学里, 抄袭之风非常盛行, 从1页的课堂作业到20页的论文,研究生抄袭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这种以论文决定分数的课程中,要么整篇大面积的照搬,要么东拼西凑的拼接。学生常常用”剪刀加浆糊”的作弊方式, 即将原文中的语句或观点糅合起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来解释;或者是从不同的文章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不引用参考文献,拼接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将注明引 用的和未注明引用的句子粘贴在一起的。 更奇怪的是, 其中关于标准方差的内容完全是照搬本科生课程” 材料实验数据处理”, C博士怀疑E同学把他自己或别人的本科作业拿来敷衍, 就把E的论文放在桌上, 决定暂时不给分数。因为A大学禁止学生把同一份作业交给超过一门课程。 问题: 什么是标准方差 (Standard deviation)? 有何用处? 答: 标准方差就是算术平方根: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与这组数据的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减一,开平方根。即 简单来说,标准方差是一组数值离平均值远近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的数值离其平均值较远;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接近平均值。 例如,两组钢材拉伸实验测量值{1, 7, 10, 14, 1, 1, 1, 37} 和 {6, 8, 8, 10} 其平均值都是 8 ,但第二组测量值具有较小的标准方差 (11.57, 1.63)。 标准方差(σ)可以当作不确定性的一种测量。例如在材料科学中,做金属材料拉伸重复性实验时,实验测量数值的标准方差可以代表这些实验的精确度。很多实验室用2σ原则来做控制测量质量的警戒值, 一般用3σ原则来控制测量的质量, 平均值±3σ, 如果测量结果在平均值±3σ以外, 则认为测量值不可信。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如果测量值落在一定数值范围之外,可以合理推论该测量值是否正确。 英文问题 1: Over the past three months, Metal laboratory has recorded 80 values for stainless steel materials in a tensile strength experiment. When you estimat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please calculate how many degrees of freedom are there for this data set? Answer: The “degrees of freedom (自由度)” is the number, n, of independent observations in the stainless steel (i.e. the tensile strength) minus the number, k, of population parameters (总体参数) which is estimated from sample observations. Degrees of freedom, ν= n-k Student can estimate the populations mean by n values and n degrees of freedom Student can estimate the variance or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se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by n-1 degrees of freedom. [1] ν= n-1=80-1=769 英文问题 2: 3. At the metal materials Assay Labs, the metallographic department measured the size of Carbon in steel samples for routine quality control work. Preliminary data collected for Carbon is summarized in the table below.(use excel spreadsheet) Carbon in control sample values in part per million 4739 4931 4698 5019 4992 4713 4817 4983 4942 4965 4699 4819 4878 4670 4852 4936 4873 4977 4802 4939 4893 Calculate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for the population: Parameter Value Mean Range Mean devi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Variance [1] Note: Range Range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carbon values in the data set. Mean deviation M.D. The mean of the absolute values of carbon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data in the set and the mean of the data set. M.D. = Σ |Xi-X¯| Standard deviatio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a carbon measure of how the data is dispersed or spread about the mean; it is a carbon measure of the precision of the data set or measurements. Where x=individual data N= number of data points =mean value of carbon for data set, in excel: enter the formula: = STDEV (NUMBER1:NUMBER2) An alternate form of standard deviation for use on simple calculators Variance, s2: s2=s·s 英文问题 3: The QC laboratory of a steel factory participated in an interlaboratory study on the hardness measurement method for Aluminum alloy samples over the hardness range o to 10. Each laboratory has recorded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number of duplicate pairs done (one duplicate pair is two hardness values). You need to determine the overall standard deviation from the results summary in the table below Laboratory Std. Dev. # duplicate pairs B&Z Labs 0.62 11 Kud Data labz 1.25 9 Kpeedy laboratory 0.59 3 Affurat Assay Lab 0.34 17 Salt Water Laboratory 2.56 3 Zero Bias Assay 0.08 9 Note: method for duplicate hardness measurements This method is very useful for evaluating and analytical method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estimated by u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ata points when making duplicate measurements of hardness. The equation is: Where: d=difference of duplicate measurements of hardness K= number of sets of duplicate measurements of hardness V=k degrees of freedom of hardness, = #-1 [1] 英文问题 4: In an assay procedure of materials chemistry laboratory, the dilution step of sulfuric acid using a 1000.0±0.1ml volumetric flask and a 2.000±0.005ml pipette, the tolerance stated are one standard deviation. If the solution of sulfuric acid to be diluted was 1.00000±0.00001 normal, what i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iluted solution? Note: 英文问题 5: Metal laboratory has an ancient spectrophotometer, the readout is only in transmittance, you need to use Beer’s law, where T= transmittance, k=proportionality constant, cx=concentration: -logT=k*cx You are required do an umpire assay for SiC in the aluminum alloy being shipped to another laboratory in Beijing. After you measured SiC on a series of standard aluminum samples, k had a value of 4848±19 kg/μg. Measurements in duplicate on the three samples of Aluminum alloy were: T=0.383, 0.392, 0.376, 0.386, 0.397, 0.396 Calculate: a) percentage of SiC in the Aluminum alloy b) The absolute 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centage of SiC in the Aluminum alloy c)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percentage of SiC in the Aluminum alloy b) The absolute 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centage of SiC in the Aluminum alloy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C博士和D博士开了个讨论会, C博士指出E研究生的论文没有列出参考文献, 一段英文摘要有好几个时态, 完全不同的人称代词, 很容易通过GOOGLE, Web of science等搜索到原文, 并发现有几段完全一模一样的文字, 很明显是从不同的文章硬抄过来, 粘贴在一起的。因为C博士记得在某个期刊中读过其中文献, 所以有印象。 E同学的论文是抄袭几本不同的杂志来的。引用文献时, 必须在最后列出来源, 否则就可能被怀疑为抄袭。 A大学对于保持学术诚信有严格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提交论文时,要附有至少5到15个參考书目。在研究生入学时要求学生同意签署一项声明, 在递交论文时连同一份有法律效力的声明一同递交。A大学对于违反学术诚信的学生,轻则给于警告处分,重则开除学籍。而对于帮助学生作弊的教员,则做撤职处理。 C博士和D博士一起查阅了学校关于学术诚信的奖惩条例, 因为学校授权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惩罚作弊学生, 1.口头警告; 2. 重写抄袭过的论文; 3. 降低该课程总成绩分数一个档次, 如A降到B, B降到C等; 4.对论文中, 抄袭部分打不及格; 5. 对该课程总成绩打不及格; 6. 下学期重修该课程; 7. 开除学籍; 因为A大学规定,如果考生已经通过了某科考试,但是觉得成绩不理想,可以再重考一次。重考已经通过的科目在学生毕业前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考生有一科必考科目不及格,他还可以有两次重考机会,但是必须在不及格考试之后紧接着的即一年之内完成。另外,如果考生已经及格的科目中包括了一门A的科目,而需要重考的科目分A、B两个级别,毕业时成绩单上的成绩应该是A。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仍然没有及格,学生必须重修该科目。如果考生有一门选考科目不及格,他有两次重考机会,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如果学生在某个必考科目中得到不及格的成绩,这一科不及格的成绩可以被其他成绩优秀的科目弥补。学生必须在其他科目上获得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 D博士这时小心地对C博士提到, E同学是学生干部, 在本科期间一直都是另一所同城兄弟大学F大学的优秀学生, 刚刚还拿到系里面的一等奖学金, 而且又是他们的上级B教授的研究生。由于历史原因, F大学对于列参考文献并不重视, E同学在本科生阶段没有养成列参考资料的习惯, 他有可能不知道列参考文献的重要性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参考文献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还是按照拼音排序。通常在国内发表的文章按笔画排序,在国外发表的文章按拼音排序。 C博士和D博士开始想让E同学把论文重写一遍, 但他们考虑到这样一来, 对其他研究生不公平, 如果给他打不及格, B教授和材料系就没有面子, 为了E同学的将来, 就给E同学打了个C, 让他过关, 并建议E同学重修该功课。 这个看似两全其美的处理方法让B教授非常不安, 他也怕事情闹大,自己抄袭加拿大课程的事体露馅,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遂请材料系系主任, C博士,D博士和E同学一起开了个会, 看看有甚么忙可以帮帮E同学的。因为让B教授生气的是, 他的两个助教竟然不和他打个招呼, 就给他的学生打分。因为,E同学事先在实验室私下里向B教授大倒苦水, 他从一开始就否认抄袭, E同学在本科期间写的论文从来都没有引用过参考文献, 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 而且他不知道列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F大学的学生都没有在作业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习惯, 况且他引用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这不属于知识产权侵权等等, 总之, E同学觉得他受到不公平, 不专业的对待。E同学私下向B教授保证, 只要C博士和D博士给他打A, 不重修该课程, 他会每天给B教授工作8小时以上。B教授一直腹诽所谓对研究生采取严苛的“零容错”法则,因为导师对于研究生其实没有任何真正的权力,他的主张其实是“和风细雨”加“顺其自然”,老师应理所当然地理智地拭目以待生活的暴风雨去教育锻炼学生,自己却不能做什么,念到这一层,他同意去系主任那里给E同学说好话。 E同学先说,他初来乍到,人人都需要一个模仿和积累的过程,对于新手就是抄一遍也有好处。E同学在F大学本科期间写的论文从来都没有引用过参考文献, 他根本不知道列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因为F大学从没有教过他在作业中必须引用参考文献。E同学自己对课程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借鉴一个好的范本来比较一下,学生学习阶段应该说得过去,他通过一遍遍收集资料,抄写别人的作业,把别人现成的作业细心琢磨变成自己的,其课程作业与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比如,他不知道参考文献中的中文文献与英文文献那个在前,那个在后,大陆的文章通常都是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有的台湾人的文章是英文在前,繁体中文在后,这时他真不知道该模仿谁。 当然,E同学又补充如果三年后毕业时,他仍然照葫芦画瓢抄别人的作业,那才是真抄袭。E同学这时有点强词夺理,抄袭也有其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抄袭加快了流行周期,微软的办公系统就是通过盗版在中国打败WPS流行开来的。卓越的创新通常都建立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有模仿的自由。自由地模仿一个好点子, 如技术思路, 实验方案, 计算机源代码、甚至研究生作业。对其稍加修改或是进行改进,可能是促使其从“好”升华为“卓越”的推动因素。E同学的本科生标准方差作业为他论文写作提供灵感, 并且借鉴原创者的才能, 写出好的论文, 这样的抄袭自由难到不可以吗? 系主任开始认为, 参考文献的作用在这里可能被过于夸大, C博士和D博士对参考文献引用的重要性强调得有点过头, 因为研究生课程论文内容不一定都要参考文献, 对于未参考的文献, E同学当然可以不写。只要E同学能证明论文是他个人经验的总结,这些结论来源于他个人实践,是E同学亲自参与实验、经历失败和成功、积累经验而逐步发现或掌握的,并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并没有参考过任何文章。若是这种情况,硬要他引用参考文献,的确是强人所难, 况且由于历史原因, F大学从没有强调参考文献的重要性。材料系系主任认为在学校应该准守“容三错”原则,即:初次犯错视为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错为什么出错,这时需加以耐心提醒悉心指导;第二次犯错视为学生习惯性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属习惯性犯错,需提醒其要长记性,向其强调要养成“自我纠错检查”的习惯;第三次才可以视为学生“没头没脑”的态度不端正,这时措辞才开始严厉;事不过三,第四次犯同样错误视为学生有意犯错捣蛋,须惩罚。如果学生多次突破“容三错”原则,学校能做什么呢?好像只能走将其扫地出门这一条路,让残酷的社会生活去唤醒这“木鱼”脑袋了。念在E同学是初犯,应该放他一马,从这个角度考虑, 系主任的初步意见是让E同学过关。 C博士同意是否构成抄袭确实是比较难以界定,比如模仿一个实验的设计的细节是否属抄袭就有很大争议,一些人认为实验细节属于思想范围,而“抄袭思想”本身并不是违纪犯罪的行为,因为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法律只保护思想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思想本身。 但是, C博士同样认为, 如果句子看上去与原始文献在实验思路, 数据结构, 思想观点和语法上都非常相似,并且结论和引语相近, 或者使用自己的话重述,即使E同学注明出处,本质上这也是抄袭。 C博士坚持认为, 抄袭本身是一种说谎、欺骗、偷窃的行为,所以参考文献绝对不能省略,冷战时期,出于政治目的有科研论文将参考文献省略,但那是过去,不管是中文文献还是英文文献,只要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课题全貌或者是E同学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包括作业都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否则就是抄袭行为。自己抄自己的,没有列入参考文献本质上也是一种抄袭行为,也不会得到高分。E同学将他人的技术思路、科学观点和英文句子直接用于他自己的论文中而不做标注。这本质上是E同学偷窃了别人的脑力财产,依靠这些并非由他自己完成的内容而得到学分。因为E同学没有给原始文献作者以公平的认可,欺骗其他完成同样的作业却没有抄袭的同学以及给他授课的老师B教授, 这对作者和其他同学以及所有的人都不公平。大家虽然都把参考文献放在文末,但它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引用参考文献是对原文作者的尊重,也是现作者引用文献的依据和知识产权的底气,因为参考文献为读者深入探讨研究该领域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也清楚地区别了自己的劳动与前人的工作,从而有效地保护了知识产权。因此,E同学必须应认真对待,不仅要把参考文献清楚地列出来,还必须注意参考文献的编排,尽量做到条目清楚准确,查找快捷方便,内容准确无误。所以,编参考文献这是研究生的基本功之一,是E同学必须学会的本领。E同学的问题,多是由于参考文献专业训练不够导致的。在正文内引用的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一定要列出来;反之,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每篇文献,必须都必须是正文引用过的。 B教授听到这里,他退了一步, 他也同意, 如果E同学故意把别人的文章东拼西凑, 或换种方式写成作业, 那是抄袭, 如果E同学自己能证明雷同是个巧合, 并能拿出证据, 如最原始的手稿文本, 显示作业是经过自己的脑力劳动, 和自己的智慧力创造出来的, 可以被认为不是抄袭。系主任应该找E同学再谈一次话, 给E同学个口头警告就算了, 一次改正的机会, 给E同学打分C, 没有必要让E同学重修该课程, 因为B教授需要他的学生给他做课题。当然,B教授不会明说需要学生给他做课题而放水,这样会显得他太自私。他只是口头上支吾,如果批评惩罚太重,E同学会反感老师的思想邪恶,用有色眼镜看待他,因为老师的批评过于严重,对学生的品性产生的疑虑可能适得其反,逼着学生破罐子破摔,反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应该多给E同学一个机会。 C和D博士在会上坚持他们的处理方式是正确并符合学校规章制度的, 他们是在维护了A大学的学术声誉, 因为这样做会让A大学其他人在这方面的行为检点一些,可以减少A大学的抄袭事件。如果怕得罪人而放水,这必然导致学生我行我素学校抄袭作弊成风,老师不愿纠错的尴尬局面。如果怕得罪人而放水,这必然导致学生我行我素学校抄袭作弊成风,老师不愿纠错的尴尬局面。如果E同学这种为了学分急功近利抄袭不得到批评,其他同学也会效仿E同学作弊,这样下去,净化大学学术论文与学风终究不过是一声呓语。最后, 材料系系主任决定支持C和D博士的处理意见。 问题讨论:
伦理观点 1 这是一个设计得很好的案例, 其中学生, 教师, 系主任的责任, 义务及利益冲突在其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这是一个关于抄袭的案例, 有两个问题接触到核心, 1. E同学是否有意识地抄袭? 这是否真的是一种抄袭行为? 2. 这个按理也给我提供一个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规章制度问题。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一个快速查找作者, 文章的机会, 使抄袭被发现的机会大大增加。 那么什么是抄袭呢? 在西班牙语中,抄袭者(Plagiar)和偷盗小孩,妇女的诱拐者或绑匪是一个词。法律上认为”抄袭是对于原著未经或基本未经修改的抄录,这是一种侵犯著 作权的行为”。从”著作权法”来看: 著作权法所称抄袭、剽窃,概念上并无不同,指将他人整篇文章或者文章的片段窃为己有并发表。抄袭是一种侵权行为,有五个特征:第一,行为具有违法性, 如侵权;第二,有损害或损失的客观事实存在, 如抄袭物发表后产生的侵权后果;第三,和损害或损失事实有因果关系;第四,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违法动机;第五,侵权行为人有过错。本质上,学术文章中不注明数据来源或信息来源发表前没有获得原始作者同意的行为都是抄袭行为,都是学术不端。 文字抄袭与思想抄袭还是有区别的,文字上的抄袭通过与原文对比很容易被发现。而思想上的抄袭比较难以界定。“英雄所见略同”的事情比比皆是,法律只保护具体的文字,不保护思想的剽窃。 从抄袭的形式看,E同学有原封不动或者基本原封不动地复制他人文章的行为,英文字句如一段里有不同时态的句子, 在法律上这称为低级抄袭, 也有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的部份窃为己有的行为,如把几篇文章东拼西凑成自己的论文, 这称为高级抄袭。 低级抄袭的认定比较容易。高级抄袭需认真辨别,如果不是C博士读过这些文章, 没有人会发现E同学抄袭了, 当然在这一点上, B教授的观点是对的, 就是E同学的抄袭需经过专家鉴定后方能认定。在大学里常遇到的高级抄袭有:改变知识产权的类型, 将他人的文章数据当作自己独立实验的成果,例如将别人的文章数据改成自己的专利;不改变知识产权的类型,但是利用文章中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分并改变发表的 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利用他人原始实验数据、编译代码,经过改头换面的解释后, 当作自己独立实验的论文。凡构成上述要件的,均应认为属于抄袭。系主任对抄袭的认定,也不应以是否使用他人文章数据的全部还是部分、是否得到教授的好评、 是否构成抄袭文章或数据的主要或者实质部分来认定。高级抄袭有一种形式是, 抄袭者不仅简单改变原始文献中的几个词语, 并对其技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摘要总结,或用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彻底地重塑总结,或者干脆就直接引用。在这个意义上, 《水浒传》实际上是抄袭了《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和”五虎上将”的思想和结构。但《水浒传》是世界名著, 得到广泛认同, 认定其抄袭是公平的, 但从中华民族的感情上讲是不道德的。 中国文化对于抄袭是非常宽容的,从古到今,从平民的状子、官府的批文,到皇帝的圣旨都讲究统一格式。即形式比内容重要,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几乎所有重要文书都是一个模子写出来的,大家写文章格式都一样,都是在同样的模板上改几个字而已。按西方的标准,中国所有的古代历史文献都是抄袭司马迁一个人的。抄袭这种诱因来自儒家礼教传统,写八股文就讲究个格式与形式。按这个标准,为了去伪存真,社会上有很多伪造的毛泽东诗词,如《七古·咏蛙》、《五律·张冠道中》等,反正毛泽东诗词如《水调歌头》、《沁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等也是抄袭了辛弃疾、杜甫、白居易韵调?为什么不可以借毛泽东的名字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毛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如上所述,抄袭同其它侵犯权利一样,需具备五个要件,其中、行为人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对抄袭侵权的认定,而不论主观上是否有将他人的文章窃为己有的故意。 E同学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是过失抄袭。 这个案例独特的地方在于E同学来自一另一所大学F, 该大学的学生都没有列参考文献的习惯。这就迫使A大学的教师们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反过来特殊对待E同学, 又对材料系其他学生不公平。C博士和D博士实际上是在履行他们教师的责任, 虽然有些学校不让教师去直接惩罚学生, 但A大学则不同, C博士和D博士是新老师, 他们处理学生只好靠学校的奖惩条例, 他们有好几种选择处理学生。搞清楚他们这么处理学生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这事件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大会进行调查吗? 另一个需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是公平性, 而且是多方面, 多角度的公平性。但是公平和道德并不是同义词, 公平是公正,不偏不倚, 即公是合理公正,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平指平均和平等。公平在这里是指所有的学生的各项属性(包括学习投入、分数获得等)平均。 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即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只有在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 学术活动提倡公平,公平只有靠法律, 协约和规章制度保证,由学校教师大会制定, 学生和教师共同遵守。 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才是对E同学公平呢? 应该给E同学一个机会重写作业, 并仔细列出参考资料吗? 或者让E同学什么都不做更好一些? 因为E同学只是一个学生, 不是专业人士, 不应该受到那么严厉的对待, 同行间互行方便(Professional courtesy), 以后E同学研究生毕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也可以关照C博士和D博士, 不更好吗? 有关抄袭一直有个爭议,就是一份作业,假设本应是E同学个人所作,但E同学把自己其他课程的作业交上去,看上去,E同学向各门功课同时递交同一份论文,这一份论文是否应该被当作抄袭处理? 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各自的尺度亦有不同的宽紧。 当前大学盛行学术抄袭之风。从科学普及、设计、论文、专利、数据、到技术评论、发展理论的一些文章和观点就受到广泛的抄袭或不加说明的引用。这种情况在国际上也常遇到。同行间互行方便(Professional courtesy)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怎么样才能对其他学生公平呢? 其他研究生在这里好象没有利益冲突, 但肯定要受些影响。研究生院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一项投资, 要求教师没有偏见, 没有偏心地对待每个学生。这话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就难了, 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到, 公平处理可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B教授介入此事也很关键, 因为他的两个助教竟然不和他打个招呼, 就给他的学生打分, 这让B教授非常生气。B教授大概是想通过改变结果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B教授能改变结果吗? B教授介入此事时, 想到过他作为教授对他的学生, 他的团队的责任吗? 作为老资格的教师在这场利益冲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名义上B教授只是要求给E同学C, 其实是在蔑视规章制度, 挑战对抄袭的惩罚。 在这场利益冲突中, 谁会获利? 谁会受害? 系里面授于学生奖学金的部门可能要受到调查, 已经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B教授肯定对C博士和D博士不满, 这两个年轻人竟敢挑战一个老资格教授的权威。C博士和D博士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可能会受到来自B教授的干扰, 同样, 系主任也会因奖学金问题受到调查。 E同学则可能被贴上作弊的标签, 重修该课程, 意味着下学期拿不到奖学金了。 那么, 在别人的论文中发现”雷同”怎么办。如果E同学的论文和已经发表了的主要观点雷同。可以带着以下问题去研究E同学的论文:别人的观点和E同学完全一致吗? 或许他们的侧重点或倾向有所不同?证据和实验方向不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C博士可以向E同学建议, 在论述时提及或引用那个文献,但要强调E同学的观点和那个文献的观点之间的差别。E同学应说清楚哪些内容他提到了而那个文献没有提到,或者让E同学回过头 修改自己的论证文字,使之区别于文献中的观点或实验方案。 在这个案理中, 有好几个处理方法, 每个处理方法有不同的结果。如何得到最好的结果, 似乎只有依靠上帝才能得到。 伦理观点 2 从这个信息丰富的案例中, 我们可以提出三个问题:
通常在加拿大, 对抄袭问题的处理。教师们要向系主任上报所有涉嫌抄袭的论文或作业,在系上建档,最终将由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裁定。如果在相关证据及本人对事件的陈述进行考量后,多数委员会成员相信E同学是抄袭后,一般会投票决定E同学将至少退学一个学期。 E同学返校时还向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递交一份陈述,说明他已做好回校的准备,还必须由B教授撰写一份对于E同学退学期间表现满意的报告,两者具备才允许返校。如果E同学曾两次由于相同原因被劝退学,一般将不给予E同学返校资格。 在大学允许其教师采用自己的办法惩罚学生的情况下, 学生应该学会保护好自己。如好好学习一下, 怎样和教师沟通协商。如果E同学确实不知道应该列参考文献, 让E同学重修, C博士和D博士可能做了一件不合适的事情吗? 我们拿交通规则做个比方, 当你在限速50公里/小时的地方, 开70公里/小时, 警察把你拦下, 你可以告诉警察, 你不知道那里只能开50公里/小时, 警察就可以对你网开一面吗? 对于抄袭的认定, 其实是一个可大可小的问题。什么是合适的? 什么是不合适的? 一直存在争议, 在北美, 如果我们注明来源和作者, 我们可以合法引用绝大多数参考文献, 如果我们改变规则, 把别人的文章从头到尾, 改写一遍并在最后列出参考文献, 这是否可行? 例如, 有人认为, 销量过500万册的《三重门》就是照搬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的结构, 例如《围城》中的方鸿渐与《三重门》中的林雨翔这两个人都被才女所青睐, 又都是那种虚荣且有点逆反,刻薄,又有点贪于享受且软弱,但很喜欢表现自己的人,但又不会保护自己, 其人物性格, 故事结构都非常相似。这是创作呢? 还是抄袭? 很显然, 在上海这是创作, 但在A大学材料系的C博士和D博士手上, 可能会被判抄袭, 因为《三重门》在最后没有列参考文献。 因为《三重门》和《围城》故事情节完全不同,但只是人物性格和故事结构相似, 是不是就不属于著作权的侵害? 必须个案认定,其中涉及”实质相同”和”接触可能”等认定。即后创作者的著作与前作者在著作內容上是否”实质相同”,后作者有无接触前创作者著作的可能等等。 同样, 要判段一篇论文是否抄袭,判断的基本条件是: 一、证明被告有合理机会接触原告文章,如E同学在图书馆, 网上都可以进行抄袭, 二、兩者的相似程度,尤其是內容的实质部份相同之处的比率。若相同的部份愈多,抄袭的嫌疑就愈高。E同学的论文中, 一段英文摘要有好几个时态, 完全不同的人称代词, 很容易通过GOOGLE, Web of science等搜索到原文, 并发现有几段完全一模一样的文字, 很明显是从不同的文章硬抄过来, 粘贴在一起的。 实质內容相似可分质与量的区别,其中又以”质”大过”量”。相似的內容数量越多,越能证明被告抄袭,因为著作权法并不要求百分之百量的抄袭。只要內容整体 结构相似,甚至只是原作中的精粹部份,如数据, 程序代码被抄袭,即使那部份仅占极小的比率,亦足以构成抄袭罪行。而实质相似亦不限于文字成份,还包括抄袭的图表、仪器布局、实验次序、曲线分布等非文字 性部分,若相同的部份越多,抄袭的嫌疑就越高。 参考文献就是论文作业中借鉴参考过的文献。它是反映技术思路的重要工具,论文的起点和高度的标尺, milestone。参考文献可以把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的成就区别开来, 使自己的论文可信度具有真实、广泛的事实依据。一篇好的参考文献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提高文献查找效率,对于科技文献检索与计算机量化研究有重要作用,所以,参考文献对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和”前言”、”讨论”和”结果”等部分同样重要。同时, 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态度严谨的一个重要指标。 尊重别人的成果, 就是尊重自己。 在科学工程研究领域,同一个技术思路、手段往往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如研究统计生物学的数理模型可以抄袭到矿物统计分析实验中。因此通常要界定一个科技论文是否有抄袭是要比普通文学作品还要困难, 如一篇论文抄袭多篇文章的“拼接式抄袭”方式。因为,一个技术思路相似或一个数据相同都可以被硬叫成”借典”或”雷同”。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 的独创论文窃为己有的行为, 一般都只能是专业人士才干得出来的, 并戴上创新的帽子, 这一般都很难查证。 材料专业人士一般不是知识产权专家, 而法律人士和道德专家则通常不是材料工程技术人员, 这正凸现本课程的重要性。 (该教案3小时写完) 参考文献: [1] Module 1 CHSC 5631 Part 2 Laboratory QA/QC---Assayer Certification Program, 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ge 85, 86, 87, 88 of 113 [2] http://www.onlineethics.org (2012年8月20日完成于温哥华克拉里花园家中) 英文作业: 见附加EXCEL文档
7 Comments
歌声
8/21/2012 11:42:43 pm
从字面上讲,参考文献就是科技论文中参考或借鉴过的文献。它是反映技术思路和线索的重要工具, 是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的标尺。它可以把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使论文的可信度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 据。好的参考文献可以节省论文篇幅, 提高效率。特别是对于科技情报检索与文献计量研究有重要作用。
Reply
Gesheng
8/22/2012 06:42:08 am
系主任认为, 参考文献的作用在这里可能被过于夸大, C博士和D博士对参考文献引用的强调到有点过头, 因为研究生课程论文内容不一定都要参考文献, 对于未参考的文献, E同学当然可以不写。 只要E同学能证明论文是他个人经验的总结,这些结论来源于他个人实践,是E同学亲自参与实验、经历失败和成功、积累经验而逐步发现或掌握的,并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并没有参考过任何文章。若硬要他引用参考文献,的确是强人所难, 况且由于历史原因, F大学从没有强调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考虑, 系主任建议让E同学过关。
Reply
grammar error
8/23/2012 10:19:59 pm
当前大学的学术抄袭之风非常厉害, 、、、”中的“厉害"用“盛行”好些, 就变成"前大学的学术抄袭之风非常盛行"了,
Reply
grammar error
8/23/2012 10:23:50 pm
或者改成"当前大学盛行学术抄袭"
Reply
gesheng
8/23/2012 10:28:17 pm
E同学向B教授大倒苦水, 他从一开始就否认抄袭, E同学一口咬定, 他在本科期间写的论文从来都没有引用过参考文献, 因为他没有这个习惯, 而且他不知道列参考文献的重要性, F大学的学生都没有在作业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习惯, 况且他引用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这不属于知识产权侵权等等, 总之, E同学觉得他受到不公平, 不专业的对待。
Reply
Danny
8/28/2012 03:36:34 am
现在在互联网中,抄袭变得越来越容易。它必然会造成伤害,有必要制订一些规则来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精神。但是应该看到,抄袭也有其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抄袭加快了流行周期,微软的办公系统就是通过盗版在中国打败WPS流行开来的。卓越的创新通常都建立在别人创新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有模仿的自由。
Reply
大
12/13/2012 11:12:50 am
重考
Reply
Leave a Rep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