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俄国文学
小河沟,2018-08-21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写给看得懂的人们
报上看到俄罗斯给中国人提供土地种大豆,想起果戈里的名著《死魂灵》,俄罗斯虽有大量土地,但缺人去耕种。俄政府向给每个农奴200块押金,俄罗斯每隔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10年内农奴死了还必须缴人头税。说沙俄的农奴制度罪恶有些偏颇,沙俄政府制定10年人口普查制度,就是防止农奴主虐待农奴,把农奴折磨死了还是要交税,不如把农奴养起来干点活,任何地主都会算这笔帐。
乞乞可夫这个骗子看到商机,打算廉价买已经死去的农奴,编造成册到南方开垦荒地,用死魂灵骗政府那200块押金,乞乞可夫打算用骗来的钱,出国挥霍。
那个时期,俄罗斯大量土地荒芜不仅是因为寒冷无法居住,而且还是因为乞乞可夫这种骗子干的好事。
在俄国作家中,笔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感胜过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观点要平衡一些,感觉他的责任心强过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用词没有果戈里那样尖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明显比《死魂灵》更对称,当然《死魂灵》是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两者没有可比性。一个负责任的作家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还要给出确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虽然欣赏《罪与罚》的平衡性,但始终觉得《罪与罚》少了些喜乐,感觉俄罗斯民族真是苦难深重。库图左夫采用沮授的计策“坚壁清野”虽然击败了拿破仑,但这给俄国带来了贫穷。俄国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破釜沉舟烧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结果俄国人打败了拿破仑,自己却穷得一贫如洗。人都有惯性思维,俄国靠举国体制击败拿破仑,法国人撤退后,俄国人的战时举国体制还在运行。战时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反法同盟战争结束三十年后,俄国还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到处都是贫穷、盗窃、杀人与欺骗。在俄国最富裕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穷得辍学,并患有忧郁症。在那里,“超人”与“凡人”理论割裂统治者与平民的联系,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沦为罪犯,成为“超人”理论的牺牲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是因为他善良的天性,笔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向于相信: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是自己杀人后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发狂,不得不向当局自首吐露心声。后来拉斯柯尔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妓女索丽亚用基督的爱让拉斯柯尔尼科夫获得新生,这可以看出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自首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崩溃不得不自首,而不是他因天性善良而自首,天性善良就不会滥杀无辜。当然,拉斯柯尔尼科夫善良的天性被“超人”理论扭曲压抑,但并没有消失,只是蛰伏在内心没有表现出来,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但不普遍存在。
1863年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应该是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再从北京城仓皇撤退得到的灵感。《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军队开进大火弥漫的莫斯科,却发现莫斯科是一座空城。英法联军费劲力气打进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早已人去楼空,出于泄愤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那简直就是现实版《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与陀氏有所不同,《战争与和平》是迄今为止关于库图左夫抗击拿破仑那段历史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描写的战争可以与《三国演义》相媲美,《战争与和平》可以称是俄罗斯的《三国演义》,它激励俄罗斯民族勇敢抗击外来侵略。二战苏联用的套路与库图左夫几乎一模一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全民皆兵、平行追击、让寒冬去消灭敌人,靠这种战术俄罗斯百战百胜。可能是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受过苦,托尔斯泰完全是个宗教无政府主义者,他反对纳税、金钱、军队、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笔者认同托尔斯泰的除以上部分的大多数观点,托尔斯泰晚年放弃版权,救济穷人,用他的真诚来对待自己的“爱”的乌托邦,让人钦佩。
插图是英国牛津出版的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封面,背景却是蒙古地毯。不管俄国的知识份子承认还是不承认,在有些欧洲人眼里,俄罗斯与蒙古是一码事。
托尔斯泰、陀斯托耶夫斯基、果戈里都属于传统小说作家,而契科夫则算现代小说作家。经典作家都是把故事情节做为重点,把情节当成推进故事发展的要素。在契科夫的小说中,情节可有可无,契科夫的重点在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描摹,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描写其精神状态。托尔斯泰喜欢描写自己的感受,而契科夫则反对个人观点干涉小说人物性格描写,他喜欢把自己的个人倾向蕴藏在人物描写之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可能是契科夫在西伯利亚、库页岛、海参崴看到太多负面的东西,契科夫的小说常带有“微笑与眼泪”的宿命论情感。
契科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灰暗底色,其小说人物大都摆脱不了环境的限制。契科夫很敏感,他知道俄国社会一定有东西出错了,如短篇小说《瓦尔卡》,一个13岁的小保姆,为了能睡觉掐死了摇篮里的娃娃。这故事给人内心震撼,让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社会与人生。契科夫对很确信的东西毫不隐晦,比如爱、宽恕甚至体力劳动,他认为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个人观点:契科夫的小说谈不上伟大,契科夫的书读多了会让人消沉,契科夫的小说只适合成年人思考与品味,契科夫的一些东西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曾说:“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只要是讽刺自己国民劣根性的作品,一般都容易得到外国的认可,这是个投机的窍门。莫泊桑参加过普法战争,他看到法国的很多社会弊端,莫泊桑并没有把法国社会弊病归咎于战争和英德的制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主要是讽刺法国人的虚荣心与劣根性,所以莫泊桑得到英国人、德国人的追捧,成为全人类的莫泊桑。契科夫获得西方的认可,与莫言相似,契科夫的大量作品实际上是在抹黑俄国,让外国了解俄国人的恶习,让欧洲人讨厌俄国的政治制度。一战期间,罗曼·罗兰如果不在中立国瑞士写了篇声讨自己的祖国法国的反战文章,罗曼·罗兰是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政府曾抵制罗曼·罗兰的文学奖,导致罗曼·罗兰第二年才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法国还有一个作家加缪也是通过讽刺法国人的劣根性,嘲弄法国司法腐败与法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加缪等法国文人干的好事,法国在全世界被搞得声名狼藉,二战初期,法国迅速被纳粹击败,法奸对法国的冷嘲热讽起了很大的反作用。莫言如果不讽刺中国人,他绝对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契科夫是可以被用来做讽刺俄国的工具的,所以契科夫受外国人追捧,成为全世界的契科夫。
《死魂灵》是库图左夫击败拿破仑三十年后出版的,西欧资产阶级国家发现没有可能武力征服沙皇俄国,又不甘心有蒙古血统的沙皇统治欧洲,转而对俄国进行“和平演变”。而俄国的知识分子对“和平演变”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天真地相信:把俄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欧洲就会接纳俄国,人云亦云,最终搞乱了俄国社会。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中国基督徒都犯一样的错误,他们天真地相信:如果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中国就脱亚入欧了,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洋人出卖。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欧洲国家并不希望俄国、中国这种大国成为基督教国家。基督徒的优点非常明显:头脑清醒,工作勤奋,但基督徒干起坏事来很有层次,组织性逻辑性强,其危害性远大于非基督徒。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曾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做的坏事罄竹难书。如果俄国真的成为一个基督教大国,欧洲更难控制俄罗斯。
《死魂灵》是别林斯基发掘出来的果戈里没有写完的作品,果戈里、别林斯基等人搞的所谓“现实主义文学”本质上是在俄国搞民运,目的是让俄国人思想混乱。俄国为了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坚壁清野,把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付之一炬。俄国战胜拿破仑后,莫斯科等大城市满目疮痍,住房、粮食、衣服及日用品严重匮乏,俄国人穷得一无所有。泼留希金的那些节约的行为虽然看上去荒诞,却是人穷怕了的正常反应。果果狸没有穷过,他没有把贫穷归咎于战争与外国经济制裁,反而为了个人名利把一个省吃俭用的普通地主刻画成吝啬鬼形象。目的是丑化俄国地主,让俄国政府厌恶地主,暗示俄国地主自轻自贱,割裂俄国各阶层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俄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互相厌恶,破坏俄国人内部的团结,在俄国制造思想上的混乱,把俄国的贫穷诿过于俄国人自身素质低,诱惑俄国人崇洋媚外,让俄国无暇干涉欧洲事务,达到最终推翻沙皇统治、分裂俄国、把俄国变成欧洲殖民地的目的。大多数罪恶都与无知、贪念与虚荣分不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不是别林斯基这些民运份子搞事,沙俄真的可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美洲的大帝国。俄国警察头子曾诅咒别林斯基:“让他腐烂在监狱里。”
俄国的民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俄国本身就是在欧洲的帮助下扩张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最著名的白令海峡就是丹麦人帮沙俄政府发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普鲁士人。没有欧洲的技术,沙俄不可能那么容易获得西伯利亚的,欧洲需要利用俄国人向远东发展,不得不帮助俄国。除了蒙古人与法国人,波兰人也占领过莫斯科,17世纪初波兰人杀进莫斯科,灭亡苏伊斯基王朝。波兰国王自称俄国沙皇,这直接把俄国变成了一个欧洲国家。
所以,俄国出现大量俄奸是正常现象,很多俄国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就是欧洲的一部分,俄国应该崇拜欧洲。普希金以前俄国上流社会以讲法语为荣,跟现在中国人热衷讲英语有一拼。俄国能代表欧洲,这只是俄国知识份子一厢情愿的错觉:欧洲其他国家从来没有把俄国当过朋友,原因就是俄国大而且强,欧洲必然会遏制俄国。
俄国的知识份子给俄国的社会弊病开错了药方,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导致俄国野蛮落后,就暴力推翻沙皇,沙皇倒台并没有给俄国带来繁荣。俄国人又把俄国贫穷归咎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仅仅指责苏联计划经济政策导致苏联落后于美国有些罔顾史实,其实,苏联贫穷很大程度是外国经济制裁造成的。苏联被迫解体后,这反而让俄罗斯这一超级大国变成二流国家。现在,有人又认为俄罗斯不如美国是因为蒙古血统,老调重弹没完没了,思想问题没有解决,俄罗斯很难再强大。俄罗斯的知识份子没有认识到:俄国是个大国,不管俄国变成什么样子,俄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根本性矛盾具备不可消弭性特征。俄国不管怎样迎合欧洲,俄国与欧洲的争吵都不可避免,俄国必然会受到欧洲国家的遏制。
个人观点: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进行,但要慢要循序渐进,笔者无意全盘否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们对自由民主的贡献。笔者并不反对在中国传福音,笔者只是反对暴力推翻政府,反对激烈对抗的方式进行政改,政治体制改革也好、传福音也好只能靠忍耐、智慧与爱心去推进。
《死魂灵》的故事古今中外一直都在发生,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老人去世了,子女还在冒老人的名领养老金。小到考试替考、移民、贷款,大到冒名顶替拿诺贝尔奖欺世盗名,“死魂灵”一直阴魂不散。
果戈里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我们中有很多人虽然都是活着的躯壳,却是灵魂已死,还寄生在世上的“死魂灵”。上帝啊,求你饶恕我们有罪的灵魂。
小河沟,2018-08-21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写给看得懂的人们
报上看到俄罗斯给中国人提供土地种大豆,想起果戈里的名著《死魂灵》,俄罗斯虽有大量土地,但缺人去耕种。俄政府向给每个农奴200块押金,俄罗斯每隔10年搞一次人口普查,10年内农奴死了还必须缴人头税。说沙俄的农奴制度罪恶有些偏颇,沙俄政府制定10年人口普查制度,就是防止农奴主虐待农奴,把农奴折磨死了还是要交税,不如把农奴养起来干点活,任何地主都会算这笔帐。
乞乞可夫这个骗子看到商机,打算廉价买已经死去的农奴,编造成册到南方开垦荒地,用死魂灵骗政府那200块押金,乞乞可夫打算用骗来的钱,出国挥霍。
那个时期,俄罗斯大量土地荒芜不仅是因为寒冷无法居住,而且还是因为乞乞可夫这种骗子干的好事。
在俄国作家中,笔者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感胜过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观点要平衡一些,感觉他的责任心强过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用词没有果戈里那样尖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明显比《死魂灵》更对称,当然《死魂灵》是部没有完成的作品,两者没有可比性。一个负责任的作家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还要给出确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虽然欣赏《罪与罚》的平衡性,但始终觉得《罪与罚》少了些喜乐,感觉俄罗斯民族真是苦难深重。库图左夫采用沮授的计策“坚壁清野”虽然击败了拿破仑,但这给俄国带来了贫穷。俄国人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破釜沉舟烧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结果俄国人打败了拿破仑,自己却穷得一贫如洗。人都有惯性思维,俄国靠举国体制击败拿破仑,法国人撤退后,俄国人的战时举国体制还在运行。战时体制不利于经济发展,反法同盟战争结束三十年后,俄国还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到处都是贫穷、盗窃、杀人与欺骗。在俄国最富裕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法律系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穷得辍学,并患有忧郁症。在那里,“超人”与“凡人”理论割裂统治者与平民的联系,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沦为罪犯,成为“超人”理论的牺牲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是因为他善良的天性,笔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向于相信: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是自己杀人后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发狂,不得不向当局自首吐露心声。后来拉斯柯尔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妓女索丽亚用基督的爱让拉斯柯尔尼科夫获得新生,这可以看出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自首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崩溃不得不自首,而不是他因天性善良而自首,天性善良就不会滥杀无辜。当然,拉斯柯尔尼科夫善良的天性被“超人”理论扭曲压抑,但并没有消失,只是蛰伏在内心没有表现出来,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但不普遍存在。
1863年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应该是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再从北京城仓皇撤退得到的灵感。《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军队开进大火弥漫的莫斯科,却发现莫斯科是一座空城。英法联军费劲力气打进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早已人去楼空,出于泄愤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那简直就是现实版《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与陀氏有所不同,《战争与和平》是迄今为止关于库图左夫抗击拿破仑那段历史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战争与和平》描写的战争可以与《三国演义》相媲美,《战争与和平》可以称是俄罗斯的《三国演义》,它激励俄罗斯民族勇敢抗击外来侵略。二战苏联用的套路与库图左夫几乎一模一样,诱敌深入、坚壁清野、全民皆兵、平行追击、让寒冬去消灭敌人,靠这种战术俄罗斯百战百胜。可能是列夫·托尔斯泰没有受过苦,托尔斯泰完全是个宗教无政府主义者,他反对纳税、金钱、军队、政治变革与经济变革。笔者认同托尔斯泰的除以上部分的大多数观点,托尔斯泰晚年放弃版权,救济穷人,用他的真诚来对待自己的“爱”的乌托邦,让人钦佩。
插图是英国牛津出版的世界名著《战争与和平》封面,背景却是蒙古地毯。不管俄国的知识份子承认还是不承认,在有些欧洲人眼里,俄罗斯与蒙古是一码事。
托尔斯泰、陀斯托耶夫斯基、果戈里都属于传统小说作家,而契科夫则算现代小说作家。经典作家都是把故事情节做为重点,把情节当成推进故事发展的要素。在契科夫的小说中,情节可有可无,契科夫的重点在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描摹,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来描写其精神状态。托尔斯泰喜欢描写自己的感受,而契科夫则反对个人观点干涉小说人物性格描写,他喜欢把自己的个人倾向蕴藏在人物描写之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可能是契科夫在西伯利亚、库页岛、海参崴看到太多负面的东西,契科夫的小说常带有“微笑与眼泪”的宿命论情感。
契科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灰暗底色,其小说人物大都摆脱不了环境的限制。契科夫很敏感,他知道俄国社会一定有东西出错了,如短篇小说《瓦尔卡》,一个13岁的小保姆,为了能睡觉掐死了摇篮里的娃娃。这故事给人内心震撼,让人以全新的视角看待社会与人生。契科夫对很确信的东西毫不隐晦,比如爱、宽恕甚至体力劳动,他认为这些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个人观点:契科夫的小说谈不上伟大,契科夫的书读多了会让人消沉,契科夫的小说只适合成年人思考与品味,契科夫的一些东西不适合青少年阅读。新西兰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曾说:“我愿将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换取契诃夫的一个短篇小说。”只要是讽刺自己国民劣根性的作品,一般都容易得到外国的认可,这是个投机的窍门。莫泊桑参加过普法战争,他看到法国的很多社会弊端,莫泊桑并没有把法国社会弊病归咎于战争和英德的制裁,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主要是讽刺法国人的虚荣心与劣根性,所以莫泊桑得到英国人、德国人的追捧,成为全人类的莫泊桑。契科夫获得西方的认可,与莫言相似,契科夫的大量作品实际上是在抹黑俄国,让外国了解俄国人的恶习,让欧洲人讨厌俄国的政治制度。一战期间,罗曼·罗兰如果不在中立国瑞士写了篇声讨自己的祖国法国的反战文章,罗曼·罗兰是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政府曾抵制罗曼·罗兰的文学奖,导致罗曼·罗兰第二年才拿到诺贝尔文学奖。法国还有一个作家加缪也是通过讽刺法国人的劣根性,嘲弄法国司法腐败与法国社会的种族歧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因为加缪等法国文人干的好事,法国在全世界被搞得声名狼藉,二战初期,法国迅速被纳粹击败,法奸对法国的冷嘲热讽起了很大的反作用。莫言如果不讽刺中国人,他绝对得不到诺贝尔文学奖。契科夫是可以被用来做讽刺俄国的工具的,所以契科夫受外国人追捧,成为全世界的契科夫。
《死魂灵》是库图左夫击败拿破仑三十年后出版的,西欧资产阶级国家发现没有可能武力征服沙皇俄国,又不甘心有蒙古血统的沙皇统治欧洲,转而对俄国进行“和平演变”。而俄国的知识分子对“和平演变”毫无思想准备,他们天真地相信:把俄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欧洲就会接纳俄国,人云亦云,最终搞乱了俄国社会。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这些中国基督徒都犯一样的错误,他们天真地相信:如果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中国就脱亚入欧了,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洋人出卖。站在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欧洲国家并不希望俄国、中国这种大国成为基督教国家。基督徒的优点非常明显:头脑清醒,工作勤奋,但基督徒干起坏事来很有层次,组织性逻辑性强,其危害性远大于非基督徒。希特勒、墨索里尼都曾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做的坏事罄竹难书。如果俄国真的成为一个基督教大国,欧洲更难控制俄罗斯。
《死魂灵》是别林斯基发掘出来的果戈里没有写完的作品,果戈里、别林斯基等人搞的所谓“现实主义文学”本质上是在俄国搞民运,目的是让俄国人思想混乱。俄国为了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坚壁清野,把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付之一炬。俄国战胜拿破仑后,莫斯科等大城市满目疮痍,住房、粮食、衣服及日用品严重匮乏,俄国人穷得一无所有。泼留希金的那些节约的行为虽然看上去荒诞,却是人穷怕了的正常反应。果果狸没有穷过,他没有把贫穷归咎于战争与外国经济制裁,反而为了个人名利把一个省吃俭用的普通地主刻画成吝啬鬼形象。目的是丑化俄国地主,让俄国政府厌恶地主,暗示俄国地主自轻自贱,割裂俄国各阶层之间的紧密联系,让俄国社会各阶层人士互相厌恶,破坏俄国人内部的团结,在俄国制造思想上的混乱,把俄国的贫穷诿过于俄国人自身素质低,诱惑俄国人崇洋媚外,让俄国无暇干涉欧洲事务,达到最终推翻沙皇统治、分裂俄国、把俄国变成欧洲殖民地的目的。大多数罪恶都与无知、贪念与虚荣分不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不是别林斯基这些民运份子搞事,沙俄真的可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美洲的大帝国。俄国警察头子曾诅咒别林斯基:“让他腐烂在监狱里。”
俄国的民运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俄国本身就是在欧洲的帮助下扩张成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最著名的白令海峡就是丹麦人帮沙俄政府发现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自己就是普鲁士人。没有欧洲的技术,沙俄不可能那么容易获得西伯利亚的,欧洲需要利用俄国人向远东发展,不得不帮助俄国。除了蒙古人与法国人,波兰人也占领过莫斯科,17世纪初波兰人杀进莫斯科,灭亡苏伊斯基王朝。波兰国王自称俄国沙皇,这直接把俄国变成了一个欧洲国家。
所以,俄国出现大量俄奸是正常现象,很多俄国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就是欧洲的一部分,俄国应该崇拜欧洲。普希金以前俄国上流社会以讲法语为荣,跟现在中国人热衷讲英语有一拼。俄国能代表欧洲,这只是俄国知识份子一厢情愿的错觉:欧洲其他国家从来没有把俄国当过朋友,原因就是俄国大而且强,欧洲必然会遏制俄国。
俄国的知识份子给俄国的社会弊病开错了药方,俄国人认为农奴制导致俄国野蛮落后,就暴力推翻沙皇,沙皇倒台并没有给俄国带来繁荣。俄国人又把俄国贫穷归咎于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仅仅指责苏联计划经济政策导致苏联落后于美国有些罔顾史实,其实,苏联贫穷很大程度是外国经济制裁造成的。苏联被迫解体后,这反而让俄罗斯这一超级大国变成二流国家。现在,有人又认为俄罗斯不如美国是因为蒙古血统,老调重弹没完没了,思想问题没有解决,俄罗斯很难再强大。俄罗斯的知识份子没有认识到:俄国是个大国,不管俄国变成什么样子,俄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根本性矛盾具备不可消弭性特征。俄国不管怎样迎合欧洲,俄国与欧洲的争吵都不可避免,俄国必然会受到欧洲国家的遏制。
个人观点: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进行,但要慢要循序渐进,笔者无意全盘否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们对自由民主的贡献。笔者并不反对在中国传福音,笔者只是反对暴力推翻政府,反对激烈对抗的方式进行政改,政治体制改革也好、传福音也好只能靠忍耐、智慧与爱心去推进。
《死魂灵》的故事古今中外一直都在发生,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老人去世了,子女还在冒老人的名领养老金。小到考试替考、移民、贷款,大到冒名顶替拿诺贝尔奖欺世盗名,“死魂灵”一直阴魂不散。
果戈里的观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我们中有很多人虽然都是活着的躯壳,却是灵魂已死,还寄生在世上的“死魂灵”。上帝啊,求你饶恕我们有罪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