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多收了三五斗》
小河沟,November 4,2023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
叶圣陶先生1933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没有主人翁,照现在的定义,《多收了三五斗》本质上是篇农民丰收后的新闻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但这也是《多收了三五斗》的文学价值所在。
《多收了三五斗》被人教版初三《语文》课本收入,叶先生的这篇短文对中国人粮食贸易思想的影响相当大。
直到今天,有的上海人经常在公共汽车上给外地人洗脑:上海一个弹丸之地给全中国财政支出付了六分之一的贡献,你们还要上海怎么样?有的上海人只讲,上海给中国政府交了多少钱,他们从来不讲,全国各地长期给上海提供各种免费的食品、原材料与年轻劳动力。人民币是中国政府印刷的,中国政府本质上是不需要上海人交税的。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地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存在中国人欠上海人一说。
有的上海人的优越感从1932年就开始培养了,1932年江浙农村稻米丰收,江浙农民卖粮所得还不如往年,叶圣陶先生忧国忧民写下了《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新闻稿误导了中国人很多年。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有的中国人崇拜外国农业就是因为这句话。洋人的农业先进,随随便便就可以运大量粮食到中国来,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吗?
1933年的上海人吃的米面真的是洋米、洋面吗?当真有外洋大轮船运洋米洋面到中国,吃都吃不完吗?当时的欧洲、美洲都不产大米,就是现在也不大规模生产稻米,因为欧洲、北美可以印钞到东亚购买大米,他们不需要生产大米。当时的印度生产香料,印度大规模种植大米运到中国卖不了钱。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外国粮食运到中国根本卖不起价,连运费都赚不回来。日本人吃的米多从中国江浙进口,现在日本的超市里面也可以买到中国东北大米。当时的上海有外洋大轮船运来的安南米,1933年越南是由法租界管理的中国领土,那时越南运到上海的大米不交关税,不算中国进口粮食。根据厦门大学王丽敏的文章《近代中国与越南大米贸易》提供的数据:上世纪30年代,越南每年向中国出口大米不超过70万吨/年,泰国、缅甸对华出口大米不到越南的15%,可以忽略。那时,中国上海对美国日本欧洲年大米出口约200万吨[2]。1933年上海华界人口215万,加上租界人口,上海总人口1933年约有300万,可见进口的粮食刨去出口的粮食远远不够上海人吃,所以,《多收了三五斗》讲的粮价偏低根本不是外洋大轮船运来了大量洋米、洋面,因为外国根本没有粮食可以大规模卖给中国。
美国人一天到晚找中国买美国粮食,媒体也经常吹美国农业世界第一,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没有见过美国粮食,而中国粮食在美国超市里面堆积如山。《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过,中国市场上的泰国香米多来自安徽,与泰国没有关系。笔者与美国人打了30年的交道,笔者是不相信美国人有多大规模的粮食可以卖给中国,笔者见到的是,中国才是长期大规模把粮食运到美国的国家,最少9%的美国人是靠中国粮食养活的。世界各国的超市里都可以买到中国大米、零食、水果、海鲜干货,而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外国粮食,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与粮食出口国。美国卖给中国的大豆都是精心挑选的珠圆粒大的那类大豆,所以美国卖给中国的粮食贼贵。美国卖一点粮食到中国,美国人就用媒体使劲吹美国粮食质量好。清华朱自清不吃美国粮食,结果饿死了,给人感觉好象没有美国粮食中国人都会饿死。美国卖中国粮食的量少质精,卖粮食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人攻心。对于中国大规模运到美国的粮食,美国人就避而不谈,这就是美国人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的秘诀。
从山东大学徐畅的《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历史启示》一文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尽管“国共内战”打得一塌糊涂,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自己吃根本吃不完。蒋学楷甚至给出了具体数据,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供求约盈余2.5亿余担。可见,30年代中国的大米根本吃不完,中国当时是不需要进口大米的。
上海人有句口头禅: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面粉在上海的销售量很小,本文以爱吃面食的北平、天津做例子讨论,1933年北京人、天津人吃的到底是进口面粉,还是中国面粉。
根据樊如森的文章《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麦制面粉是京、津居民所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1942年前后,天津面粉的消费曾占到了粮食总消费的35%。民国时期,中国小麦的种植区域非常广泛,以长江以北地区为主要产区。从产量上说,又以黄淮海平原上的冬小麦产区为主,长城以北的春小麦产区次之(来源:吴传钧:《中国粮食地理》,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43~44页。)。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发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33年各种粮食作物的耕作总面积约合9.95亿市亩,占其时约合11.51亿市亩总耕地面积的86.5%。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认为,中国黄淮海平原以北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53%,其中种稻的水田很少,忽略不计,即北方的耕地80%主要用来种小麦等旱粮。以山东为例,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山东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这样一算,上世纪30年代中国小麦总产量约2千万吨,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四川、青海、西藏生产的海量青稞面粉。进口的4.5万吨洋面[1]比起中国2千万吨小麦的产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进口的4.5万吨面粉可以误导中国人崇拜外国农业?这就是媒体长期宣传的作用。
当时平绥铁路沿线之绥远省、察哈尔省出产的小麦,每年约有4.6万吨以上小麦运到天津。1933年以前,北平所消耗的面粉,无论是国产面还是进口面,几乎全部由天津运来,每年销售在3~4万吨之间[1],1933年从无锡、上海的面粉厂运了大量的面粉(南粉)到天津,大量面粉在天津堆积如山,由于中国面粉量大而且便宜,进口的面粉在天津根本卖不出好价格。从天津把中国面粉出口到日本、苏联、朝鲜、美国,反而可以赚点外汇,即1933年天津出口中国面粉比进口洋面更现实。所以,上世纪30年代,北京人、天津人吃的主要是中国面粉,而非以讹传讹的进口面粉,因为进口面粉卖不起好价钱。
外国人只能用媒体电影迷惑中国人,并勾结中国的内奸,大规模把中国粮食以台湾、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名义走私出去,造成中国国内粮食短缺,再回过头来用粮食骗中国人投降。
当时,中国民间把牲畜磨制的面粉称为伏地面,机器磨制的面粉称为机制面。伏地面因麦麸含量高,颜色难看,也被称为土面。机制面因麦麸含量少,机制面颜色白一些,中国民间把机制面都称为洋面,因为机器都是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机制面被称为洋面就可以理解了。笔者的哥哥就曾在重庆面粉厂工作,笔者的爷爷是清宣统年间出生的人,笔者的爷爷就称重庆面粉厂生产的中国白色面粉为洋面。所以,在叶圣陶先生的时代,洋面指的多是洋机器磨成的中国面粉,而非从外国进口的面粉。
洋人运大量的洋米、洋面到上海、天津,主要给租界里面的洋人与买办食用,并非是卖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电影《傲蕾一兰》讲了傲蕾一兰的妈妈给洋人下毒的故事。中国民间的抵抗力量一直有给洋人的食物下毒的传统。洋人不得不从越南运大米,从美国运面粉到租界供自己食用。因为中国粮食产量量大而且便宜,外国粮食在中国不包装根本赚不到钱。
“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苏州的农民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对米行的鬼话也是将信将疑,哪有什么洋米、洋面?都是中国的粮食在那里倒腾。
为什么中国人始终觉得自己的粮食不够,需要进口呢?问题就出在宣传上。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明末清军入关、咸丰年间天平天国之乱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饥荒的记载给中国人的负面影响太深了,中国人才把粮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外国人用粮食很容易骗中国人崇洋媚外。
中国购买的所谓美国玉米、大麦、高粱,并不一定是美国生产的,杜邦、孟山都、ADM、Bunge等美国粮食公司到世界各国,购买泰国大米、巴西大豆、俄罗斯小麦、加拿大油菜籽等,再转手卖给中国,给中国人一个错觉,美国农业发达。比如美国公司Cargill卖到上海的一些海鲜的原产地是加拿大温哥华,并非真的是美国海鲜,这个事情是笔者亲眼所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了农产品一无所有,美国用美元收购其他国家除了农产品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美国有实力用进口的粮食骗人类相信美国农业发达。美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利用美元优势,到世界各国收购粮食,并利用世界各国的粮食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重视农业,哪个国家的农业发达就容易引起中国人的重视。美元的锚定物不是石油,美元的锚定物是中国的国家财产。因为美元可以直接购买中国商品,美元是通过锚定中国商品来控制世界的。美国人富裕的生活是建立在中国人的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所以,美国人必须要用媒体去扭曲中国人的世界观,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把自己的经济问题转嫁给中国,自己才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
万盛米行的老板讲了实话,“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可见,1933年大米米价下跌,是因为各地的大米都往上海郊区的米行运,供大于求搞出来的,与洋米、洋面关系不大。
2023年山东有的地方农村大量蔬菜烂在地里无人收割,估计是蔬菜丰收,蔬菜太便宜造成的。想起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与常平仓:“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荒年时国家必须出手,低价供应老百姓粮食蔬菜肉类食品。丰年时国家也必须出手,高价收购粮食蔬菜肉类食品,不能让农民吃亏,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常常有300年寿命的技术机密,毕竟我们这个世界上有300年寿命的封建王朝不多。
《多收了三五斗》给中国人提供的经验是:粮食收购不能搞自由市场,粮食收购价必须是国家统一价格,不能让农民吃亏,否则农民会厌恶粮食生产。
中国如果缺粮食,是粮食出口太多造成的。
Reference
[1]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1933年
[2]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出口商品检验月刊》(英文版)1930-1949年,注:200万吨大米/年为笔者估算的1930-1935出口平均值
小河沟,November 4,2023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
叶圣陶先生1933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没有主人翁,照现在的定义,《多收了三五斗》本质上是篇农民丰收后的新闻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但这也是《多收了三五斗》的文学价值所在。
《多收了三五斗》被人教版初三《语文》课本收入,叶先生的这篇短文对中国人粮食贸易思想的影响相当大。
直到今天,有的上海人经常在公共汽车上给外地人洗脑:上海一个弹丸之地给全中国财政支出付了六分之一的贡献,你们还要上海怎么样?有的上海人只讲,上海给中国政府交了多少钱,他们从来不讲,全国各地长期给上海提供各种免费的食品、原材料与年轻劳动力。人民币是中国政府印刷的,中国政府本质上是不需要上海人交税的。革命只有分工不同,地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存在中国人欠上海人一说。
有的上海人的优越感从1932年就开始培养了,1932年江浙农村稻米丰收,江浙农民卖粮所得还不如往年,叶圣陶先生忧国忧民写下了《多收了三五斗》,这篇新闻稿误导了中国人很多年。
“嗤,”先生冷笑着,“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么?各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有的中国人崇拜外国农业就是因为这句话。洋人的农业先进,随随便便就可以运大量粮食到中国来,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吗?
1933年的上海人吃的米面真的是洋米、洋面吗?当真有外洋大轮船运洋米洋面到中国,吃都吃不完吗?当时的欧洲、美洲都不产大米,就是现在也不大规模生产稻米,因为欧洲、北美可以印钞到东亚购买大米,他们不需要生产大米。当时的印度生产香料,印度大规模种植大米运到中国卖不了钱。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外国粮食运到中国根本卖不起价,连运费都赚不回来。日本人吃的米多从中国江浙进口,现在日本的超市里面也可以买到中国东北大米。当时的上海有外洋大轮船运来的安南米,1933年越南是由法租界管理的中国领土,那时越南运到上海的大米不交关税,不算中国进口粮食。根据厦门大学王丽敏的文章《近代中国与越南大米贸易》提供的数据:上世纪30年代,越南每年向中国出口大米不超过70万吨/年,泰国、缅甸对华出口大米不到越南的15%,可以忽略。那时,中国上海对美国日本欧洲年大米出口约200万吨[2]。1933年上海华界人口215万,加上租界人口,上海总人口1933年约有300万,可见进口的粮食刨去出口的粮食远远不够上海人吃,所以,《多收了三五斗》讲的粮价偏低根本不是外洋大轮船运来了大量洋米、洋面,因为外国根本没有粮食可以大规模卖给中国。
美国人一天到晚找中国买美国粮食,媒体也经常吹美国农业世界第一,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实际情况是,中国大多数老百姓一辈子没有见过美国粮食,而中国粮食在美国超市里面堆积如山。《北京青年报》曾报道过,中国市场上的泰国香米多来自安徽,与泰国没有关系。笔者与美国人打了30年的交道,笔者是不相信美国人有多大规模的粮食可以卖给中国,笔者见到的是,中国才是长期大规模把粮食运到美国的国家,最少9%的美国人是靠中国粮食养活的。世界各国的超市里都可以买到中国大米、零食、水果、海鲜干货,而大多数中国老百姓一辈子也没有见过外国粮食,中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与粮食出口国。美国卖给中国的大豆都是精心挑选的珠圆粒大的那类大豆,所以美国卖给中国的粮食贼贵。美国卖一点粮食到中国,美国人就用媒体使劲吹美国粮食质量好。清华朱自清不吃美国粮食,结果饿死了,给人感觉好象没有美国粮食中国人都会饿死。美国卖中国粮食的量少质精,卖粮食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人攻心。对于中国大规模运到美国的粮食,美国人就避而不谈,这就是美国人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的秘诀。
从山东大学徐畅的《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历史启示》一文可以看出:30年代中国尽管“国共内战”打得一塌糊涂,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自己吃根本吃不完。蒋学楷甚至给出了具体数据,20世纪30年代中国粮食供求约盈余2.5亿余担。可见,30年代中国的大米根本吃不完,中国当时是不需要进口大米的。
上海人有句口头禅: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面粉在上海的销售量很小,本文以爱吃面食的北平、天津做例子讨论,1933年北京人、天津人吃的到底是进口面粉,还是中国面粉。
根据樊如森的文章《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麦制面粉是京、津居民所消费的主要粮食品种。1942年前后,天津面粉的消费曾占到了粮食总消费的35%。民国时期,中国小麦的种植区域非常广泛,以长江以北地区为主要产区。从产量上说,又以黄淮海平原上的冬小麦产区为主,长城以北的春小麦产区次之(来源:吴传钧:《中国粮食地理》,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43~44页。)。据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发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33年各种粮食作物的耕作总面积约合9.95亿市亩,占其时约合11.51亿市亩总耕地面积的86.5%。史志宏《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认为,中国黄淮海平原以北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53%,其中种稻的水田很少,忽略不计,即北方的耕地80%主要用来种小麦等旱粮。以山东为例,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山东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是120斤,这样一算,上世纪30年代中国小麦总产量约2千万吨,这个数据并不包括四川、青海、西藏生产的海量青稞面粉。进口的4.5万吨洋面[1]比起中国2千万吨小麦的产量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为什么进口的4.5万吨面粉可以误导中国人崇拜外国农业?这就是媒体长期宣传的作用。
当时平绥铁路沿线之绥远省、察哈尔省出产的小麦,每年约有4.6万吨以上小麦运到天津。1933年以前,北平所消耗的面粉,无论是国产面还是进口面,几乎全部由天津运来,每年销售在3~4万吨之间[1],1933年从无锡、上海的面粉厂运了大量的面粉(南粉)到天津,大量面粉在天津堆积如山,由于中国面粉量大而且便宜,进口的面粉在天津根本卖不出好价格。从天津把中国面粉出口到日本、苏联、朝鲜、美国,反而可以赚点外汇,即1933年天津出口中国面粉比进口洋面更现实。所以,上世纪30年代,北京人、天津人吃的主要是中国面粉,而非以讹传讹的进口面粉,因为进口面粉卖不起好价钱。
外国人只能用媒体电影迷惑中国人,并勾结中国的内奸,大规模把中国粮食以台湾、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名义走私出去,造成中国国内粮食短缺,再回过头来用粮食骗中国人投降。
当时,中国民间把牲畜磨制的面粉称为伏地面,机器磨制的面粉称为机制面。伏地面因麦麸含量高,颜色难看,也被称为土面。机制面因麦麸含量少,机制面颜色白一些,中国民间把机制面都称为洋面,因为机器都是从洋人那里买来的,机制面被称为洋面就可以理解了。笔者的哥哥就曾在重庆面粉厂工作,笔者的爷爷是清宣统年间出生的人,笔者的爷爷就称重庆面粉厂生产的中国白色面粉为洋面。所以,在叶圣陶先生的时代,洋面指的多是洋机器磨成的中国面粉,而非从外国进口的面粉。
洋人运大量的洋米、洋面到上海、天津,主要给租界里面的洋人与买办食用,并非是卖给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电影《傲蕾一兰》讲了傲蕾一兰的妈妈给洋人下毒的故事。中国民间的抵抗力量一直有给洋人的食物下毒的传统。洋人不得不从越南运大米,从美国运面粉到租界供自己食用。因为中国粮食产量量大而且便宜,外国粮食在中国不包装根本赚不到钱。
“洋米,洋面,外洋大轮船,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苏州的农民们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却心里清楚得很,他们对米行的鬼话也是将信将疑,哪有什么洋米、洋面?都是中国的粮食在那里倒腾。
为什么中国人始终觉得自己的粮食不够,需要进口呢?问题就出在宣传上。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明末清军入关、咸丰年间天平天国之乱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饥荒的记载给中国人的负面影响太深了,中国人才把粮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外国人用粮食很容易骗中国人崇洋媚外。
中国购买的所谓美国玉米、大麦、高粱,并不一定是美国生产的,杜邦、孟山都、ADM、Bunge等美国粮食公司到世界各国,购买泰国大米、巴西大豆、俄罗斯小麦、加拿大油菜籽等,再转手卖给中国,给中国人一个错觉,美国农业发达。比如美国公司Cargill卖到上海的一些海鲜的原产地是加拿大温哥华,并非真的是美国海鲜,这个事情是笔者亲眼所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除了农产品一无所有,美国用美元收购其他国家除了农产品什么也得不到。所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美国有实力用进口的粮食骗人类相信美国农业发达。美国人一直都是这样利用美元优势,到世界各国收购粮食,并利用世界各国的粮食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重视农业,哪个国家的农业发达就容易引起中国人的重视。美元的锚定物不是石油,美元的锚定物是中国的国家财产。因为美元可以直接购买中国商品,美元是通过锚定中国商品来控制世界的。美国人富裕的生活是建立在中国人的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所以,美国人必须要用媒体去扭曲中国人的世界观,骗中国人崇拜美国农业,把自己的经济问题转嫁给中国,自己才能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
万盛米行的老板讲了实话,“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么?各处的米象潮水一般涌来,过几天还要跌呢!”可见,1933年大米米价下跌,是因为各地的大米都往上海郊区的米行运,供大于求搞出来的,与洋米、洋面关系不大。
2023年山东有的地方农村大量蔬菜烂在地里无人收割,估计是蔬菜丰收,蔬菜太便宜造成的。想起北宋王安石的青苗法与常平仓:“遇贵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籴。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荒年时国家必须出手,低价供应老百姓粮食蔬菜肉类食品。丰年时国家也必须出手,高价收购粮食蔬菜肉类食品,不能让农民吃亏,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常常有300年寿命的技术机密,毕竟我们这个世界上有300年寿命的封建王朝不多。
《多收了三五斗》给中国人提供的经验是:粮食收购不能搞自由市场,粮食收购价必须是国家统一价格,不能让农民吃亏,否则农民会厌恶粮食生产。
中国如果缺粮食,是粮食出口太多造成的。
Reference
[1]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检验月刊》1933年
[2]工商部上海商品检验局:《出口商品检验月刊》(英文版)1930-1949年,注:200万吨大米/年为笔者估算的1930-1935出口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