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温哥华 李革胜 (一) 水一样的W同学是温哥华A大学生物系五年级博士生,这是她在生物系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个年头。Virginia是Q教授课题组的博士后,刚刚博士毕业,有很多博士论文的内容还没有公开发表过。Q教授是个喜欢挑战极限的人,push the envelope in the field,尽管有研究生戏称Q博士是生物系的数学物理教授。Q教授有两句句口头禅“数学只是一种研究方法,计算机只是一种研究工具,生物才是一种研究领域。”,“物理对数学的贡献比数学对物理的贡献大,比如数学物理方程、洛伦兹变换、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组等。生命现象远比物理现象复杂,我相信以后生物对数学的贡献会大于物理对数学的贡献,建立数学生物方程势在必行。”生物系不少研究生认为Q教授是牛皮大王,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大家都知道,Q教授信奉只有忽悠才能拿到钱。 W同学与G同学同年,只比G同学晚了三年移民加拿大,主要是因为她复旦硕士毕业后在上海结婚生小孩耽搁了些时间。W同学曾是巴山蜀水甜城内江市的高考状元,她与G同学是在去上海的火车上认识的。W同学圆圆的脸,一笑两酒窝,就是长得甜,非常聪明,非常讨人喜欢的那种类型。 G同学曾到五角场复旦园女生寝室看过她,她告诉G同学她非常后悔来复旦学生物,在高中不晓得生物如此枯燥无聊,完全是听高中老师讲复旦有生物大牛谈家桢才报考复旦生物的,到了复旦才知道学生物要成功注定是条难以跨越的羊肠小道,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真的应该去学物理,学物理可以考CUSPEA出国。 W同学带G同学去复旦生物实验室示范宰杀鸽子。她将鸽子两脚固定,然后用力捏住鸽子口鼻,让其无法呼吸,五六分钟后,鸽子就会休克窒息死亡。这种简单方法让G同学大开眼界,因为在四川人们都用水把鸽子溺死,因为鸽血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使鸽子在水中溺亡可以将鸽血保留在肉中,避免营养流失。四川民间说法是“一鸽胜十鸡”,这是说鸽子大补。四川人很少杀鸽子象杀鸡那样割喉放血,同样,澳洲人杀猪也不放血。澳洲的猪肉虽然不好吃,但营养丰富。W同学一边杀鸽子,一边把窒息的鸽子放入滚水中翻腾,再趁热拔毛,开肠破肚解剖分析拍照。她懊悔地告诉G同学,杀鸽子是她在复旦生物系学会的唯一技术,除此之外,好象没有学到别的什么东西。没有办法,生物系的学生大都数学太差,所以才学生物。G同学望着已经成了屠妇的W同学,有些无语,手足无措,悻悻地安慰她,生物出国容易,美国的奖学金好拿。毕业后,可以在美国的大制药公司,或者可口可乐工作,很快就发财了,鸿鹄梦想在美国可以成真。 当时,G同学还不明白,基因工程得过诺奖,“上世纪五十年代,人类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由此立了 生命传宗接代的“中心法则”,就是八十年代中国普通中学生物学课本上讲的“遗传基因”,即DNA始终都会忠实地复制自己,并通过RNA互相影响,产生蛋白,而蛋白则不能逆向影响DNA和RNA。一种基因组只精确产生一种蛋白,所以,只要掌握了全部基因数据,就能用“精确打靶”的方式基因重组,从而制造与预期完全符合的蛋白,即按照人类的意志改变制造新的生命。”[1]正是在这种诺奖伪科学的误导下,所有的人都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大家都相信用基因工程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新的物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生物专业,没有生物专业的学校就称不上是大学,连数学,物理,材料的专业人士都去吃生物这碗饭,但生物专业从来没有可能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各类学校培养出产的各种层次的生物类毕业生,早就远远供过于求。所以现在网络上流行,“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他的小孩送去学生物。”,“整一辈子千万别整成了一生物博士”... (二) W同学在生物系博士论文从事的是分子基因 molecular genetics研究,需要大量的量子力学与凝聚态物理的知识,完全是理论研究。W同学的博士论文工作全部是由加拿大国家科学基金的基础研究资助,因为Q教授自己不花一分钱还招了个免费劳动力,无须对任何人负责。从Q教授的角度看,自己是生物系的Tenure,只要账上有钱,他在A大学教授的位子安如泰山。而研究生嘛韭菜而已,割了一茬还有一茬,全世界顶尖大学的生物系最优秀的本科生都愿意来读他的研究生。指导与不指导,研究生都是要毕业的,只要学生足够多,论文数量总是够的,自己发表的文章早已汉牛充栋,年底给生物系学术委员会交差没有问题。所以,Q教授在W同学的博士论文上花的时间非常少,完全是个甩手掌柜,他的时间都用在横向项目上,挣钱要紧。关键是生物系账上不断有钱打进来,自己的tenure就安如泰山。 W同学从博士论文选题,开题,实验,写文章,写博士论文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搞。她觉得这个博士读得憋屈,没有实际项目支撑,没有高精尖设备,没有先进理论,当然也没有任何要求与指导,甚至连具体研究方向都没有。Q教授说得比较冠冕堂皇,都是博士生了,要懂得搞科研的规律,要学会独立研究,论文是你自己的,老师只是个辅助作用。Q教授也给了她建议,因为W同学在复旦搞的方向不是他Q教授的研究强项,而且这样的基础研究在加拿大不会有市场,用设备仪器还要花钱。一句话,凡是需要租用实验仪器的花钱的实验不能做。生物系的原则是要么不招研究生,招了学生必须保证论文所需的基本仪器设备。W同学需要的高分辨光学显微镜要去材料系或物理系做,这就需要额外交钱了。让Q教授掏自己腰包给她做博士论文?门儿都没有。W同学只好在加拿大拿出复旦的博士生培养办法,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看看哪里可以写文章发表一下,再沿着文章方向做些实验糊弄个博士论文,毕竟家里还有个上幼稚园的女儿需要照顾。估计五年博士读下来,流水落花,自己早就废了,就业市场上哪里有适合自己的位子? 说实话,上天真的很眷顾W同学,她一登陆加拿大就拿到五年博士基金,没有任何来自企业或导师的压力,完全是自己掌控时间。这种特例生物系只有她一个人,其他的研究生为了那点可怜的奖学金,注定被导师压榨,他们不得不没日没夜, 无休无假地在实验室苦干。W同学却可以逍遥自得地在家相夫教子,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 生物系的教授分两类,有的教授喜欢找研究生开会,催进度,要数据要文章,对学生的工作吹毛求疵,彻头彻尾的”挫折教育”。有的教授是放养,只给学生提供办公室与实验设备,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每周或每月检查一下进度,根据进度或客户满意度决定奖学金的多少,客户满意了就给研究生发钱,不满意就停奖学金,完全根据客户的好恶决定学生的前途,这类教授属于自由派,做论文就是做论文,教授不应该太多介入学生的生活,思想与价值体系。教授在学生面前只谈论文,从不谈生活。都是成年人了,学生晚上和谁睡在一起与导师无关? Q教授介于两者之间,基本上是个市侩的实用主义者。他对研究生的态度纯粹是因人而异。Q教授做得非常专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果研究生是做横向课题,他就天天催促学生交数据,交结果, 比如Virginia拿的是企业的钱做博士后, 对不起,Q教授在她面前就一精打细算,斤斤计较的包工头形象。牛不喝水强按头,天天催她出结果,非要她引用Q教授指定的文章,一点亏都不肯吃。如果研究生做的是纵向项目,只要学生能按时发表Paper,毕业时能在生物系学术委员会面前交差,Q教授对这类没有压力的学生的态度是个甩手掌柜,对学生的论文不闻不问,基本不管,他在纵向课题学生面前完全是个隐形人。 相对于Viriginia那种靠工业横向项目支持的学生,对于W同学这种吃皇粮的学生,Q教授完全是另外一幅嘴脸。他对自带口粮的学生惯例是每学期开学时在办公室接见一下研究生,大致讲讲研究方向,勉励一番。学期结束时与研究生握一下手,祝贺学生的学业进步,展望美好明天。平时,W同学如果不主动去办公室找Q教授,她根本见不到Q教授本人。有时候她感觉自己是个老板, 而Q教授是在给她打工。这也难怪, W同学是个自带口粮的博士研究生, Q教授还能从她的博士基金得点好处, 自己不花一分钱。 W同学博士毕业时,她的研究完全是自己的成果, 这样的学生当然是自己的上帝, 必须供奉起来。在W同学面前,Q教授常念叨,教学相长,冰寒于水,老师教学生,学生也教老师嘛。一句话, 在W同学面前, Q教授就是个糯米老头, 对她言听计从, 百依百顺。 相对于NSERC资助的学生,Q教授对拿工业项目的学生严格一些是有原因的,研究生的奖学金都得他精打细算攒起来。以前横向课题的钱都是靠卖自备生物制剂、子宫癌细胞、卵巢癌细胞、或实验数据挣来的钱。生物制剂、实验用癌细胞,人家公司用得少,实验重复性低,公司自己制备成本高,一些申请专利上市用的数据量少,自己做实验又太贵,不如自己花点小钱直接从大学买。工业界的钱说白了都是靠“化缘”,或人家公司“捐赠”的,“捐赠”的钱大学不会截流,做横向课题的研究生的奖学金大都靠别人“捐”的钱补贴着用。直接从大学实验室买制剂、买样品、买数据,学校手续复杂,知识产权问题、税务问题、安全问题等等,大学的律师花时间处理又觉得贵,干脆与公司商量:用“捐赠”的办法,我提供服务,免费为你提供数据、制剂与样品,作为回报你按略低于市场价格一年捐个三四万,这样一个研究生的奖学金就凑起来了。两全其美,你省钱,我省心。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都是靠“捐赠”办学,我的生物实验室为什么不可以靠“捐赠”养研究生?没有办法,只能逼着研究生要数据要样品,才能让实验室可持续发展。Q教授自己的高血压、高血糖都是他整天心急火燎在实验室督促学生做实验整出来的。 复旦的经验告诉W同学,如果能把导师现有的,但没有发表的成果用来做博士论文写文章可以事倍功半,学生抄老师的在复旦都不算个事儿。参考文献的作用既是用来堵别人的口的,也是用来给自已与熟人打广告用的。复旦学生写文献综述的诀窍就是“三个凡是”,凡是导师引用过的文献就必须大加褒扬;凡是答辩委员会成员引用过的文献就必须引用;凡是已经得到博士学术的师兄师姐引用过的文献,就必须引用。这么做别人既无话可说,又提高了熟人的文章引用率,何乐不为? 至于实验嘛,把一个小实验好好包装一下,在现有的装置上稍微做些改进。或者把物理系、化学系、材料系的设备硬般到生物系,改头换面做些测试,就是一篇过得去的博士论文。生物学实验可大可小,小实验几个月就可以做完,根本不需要五年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复旦的博士都那么混过来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复旦共识”。 在写文章的头三个月里,W同学三天两头去办公室与Q教授讨论,要求告知Q教授早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的实验方案与结果。Q教授耐心地告诉W同学,对于这篇文章的研究方向他也不甚了了。W同学摇头表示不信,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果在Q教授以前的论文中提到过,给人印象Q教授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都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只是限于文章篇幅蜻蜓点水没有详细介绍而已。 Q教授实话实说,那都是以前为了文章尽快发表,为了得到科研基金资助做的噱头,他确实没有详细的实验方案,也没有令人信服的结果。当然Q教授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他有一点思路但还没有时间来得及仔细考虑。不然Q教授招研究生做什么?Q教授高深莫测地说本质上这都是自己以前的研究生闭门造车的成果,Q教授对已发表的结果不太满意,因为里面有很多缺陷,文章虽然发表了,其中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措辞,高深莫测的理论与似是而非的模拟掩盖了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与数据失真。特别其中有两幅显微镜照片都是从另外一张照片改造过来的,Q教授虽然在某些地方做了特别改动,但三幅照中的细胞形状分布完全一致这个缺陷还是很容易被人识破,只是当时审稿人没有看出来而已。也可能是自己在生物学界世界性的声誉,没有人敢随便怀疑自己的胡说八道。加上杂志专业性强,读者面窄,至今生物学界还把该文章中的糟粕当成圭臬在本科生的课堂上大肆宣传。Q教授自认运气好,文章的发表让自己得到科学基金资助,到目前为止问题还没有人能指出来。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人能看出来其中的端倪,多年前曾有同行客气地写信给他,请对文章中的问题指点一二,态度非常谦卑,但这却撮到了Q教授痛处。他的回复当然是高端大气,尺水丈波,现在很忙,等以后得到了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答疑。 在个人生活上,Q教授信奉笛卡尔的人生哲学,“我思故我在。”Q教授自己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厚颜无耻,心里有愧时,Q教授就祷告悔过认罪。到无可延宕时,他该怎么办?Q教授二十年前就把搪塞的理由想好了,并认定那是上帝给他出的主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个理由更加理直气壮,科学总是在发展的。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学术上的不足总是正常的。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学生的前途是最重要的。 Q教授还有一招就是把责任往已经毕业的学生身上推,《图形处理》本身就是生物系一门博士生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犯错是常见的。不能重复就一定是造假吗?当然失误与造假有本质区别,就是证明了造假也不能证明“宇称不守恒”就是错误的,只能说”宇称是否守恒”有待证实。玩文字游戏谁不会?照片绝对是真的,假样品制出的真图像而已。反过来说,没有第三方证据你凭什么说我的数据是假的?其实实验能否第三方重复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技术有无实质性突破。总的来说,有意造假的少,试验数据不当处理的多。 通常来讲,实验不能重复只可能是小概率事件,没有人愿意造假,人无完人,年轻人脑子一时糊涂造假也情有可原,年轻人应该多给些机会,在小问题上不要太矫情,对年轻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基于这种想法,Q教授明知学生在造假也从不点破,你说是真的就是真的。论文是你自己的,我又不靠你的论文找工作。你都不怕,我怕什么? 可接受误差范围内的可重复性,说起来轻巧,做起来难,在实验室玩魔术谁不会?硬要认真,又有几个诺奖成果经得起推敲。生命现象研究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五六年就有震惊世界的突破,生物系人人都可以得诺奖。 问题Q教授是清楚的,但这些发表文章的臭事又不好给学生明说,就连原子弹爆炸也只有一朵蘑菇云,一张照片或一组数据反复用的情况在学术界大有人在。大家心照不宣,现在联邦政府省政府对大学实验室管理那么严,连养只小白鼠都要配玩具,同一只小白鼠不反复用还能怎么办?谁不知道生命科学领域里面的基金,文章,大奖一半靠实力,还有一半必须靠包装,大多徒有虚名而已。 话是这么说,Q教授心里总归觉得不妥,学生一级一级地招进来,又一届一届地毕业,他们对这些隐患并不知情,学生碍于导师的面子会不停地把文章中的瑕疵写进自己的论文中。如果叫学生不要引用那些多年前发表的谬误文章,自己实验室的传承怎么办?如果直接撤稿,那些已经毕业的学生拿什么去找工作?自己的在学术界的声誉下降了怎么办?闭口不言的好处当然有,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谁都知道X射线打不出蛋白质双螺旋结构,谁也没有见过蛋白质双螺旋结构,但大家论文第一页都讲蛋白质双螺旋结构,时间一长,全人类都相信了沃森的鬼话,蛋白质是双螺旋结构的。当然Q教授也有良心,如果闭口不言,错误谁来纠正?学科还怎么发展?Q教授处于两难之间,他的做法就是反复祷告,什么也不做,心安理得地把一切重担甩给上帝,《约翰一书》讲得很清楚:不要爱这个世界。W教授一点也不真关心他的学生,二十多年来他的Tenure就是这么当下来的。祷告在Q教授这里是个心灵安慰的形式与仪式,基督教在他的实验室就是鸦片烟,什么困难都用祷告去解决。诺奖评审委员会都不纠正自己的错误,我一个小教授凭什么要自爆家丑? 对学生放养也有好的一面,被科研毁掉的人比被毒品赌博毁掉的人多得多,让W同学知难而退至少可以让她不被科研毁掉。学术不端在大学里到处都是,他一个小小的生物学教授管得过来吗?杨有什么错?他既没有潜规则诺奖,又没有骗婚,大不了为了学生的前途和吴的声誉着想,没有主动承认“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实验是假的而已,毕竟杨李在粒子物理学上承前启后的贡献不可磨灭。杨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成功地让毛相信他是世界一流,一旦毛相信杨是世界一流,全中国人民都相信杨是世界一流。如果全中国人民相信杨是世界一流,全人类也就相信”弱相互作用宇称是不守恒的。” Q教授非常同情W同学急于发表文章早点毕业的具体情况,他建议W同学投稿前先摸一下杂志主编及文章评审人的底。有一个发表文章的窍门,跟踪、模仿、改进审稿人提出的数理模型、理论方法,为其已有理论提供数据支持的文章,通常都容易录取并获得优先发表,因为这是在为别人免费采样、测试、分析数据,本质上这虽是种贿赂行为,但很容易得到审稿人的认可,并被主编推荐优先发表,谁不喜欢有人免费为自己做嫁衣?Q教授接着说,这样做是有些投机取巧,不地道,教授之所以为教授,审稿人之所以为审稿人,他们在学术上的贡献有目共睹。一般来讲,他们的工作都是正确的。如果你能从理论上或实验上证明他们的理论,虽然只是锦上添花,但也是你对科学的贡献,值得发表,无所谓为谁做“嫁衣”,反正你的博士基金是纳税人掏的腰包。你做个顺水人情,人家也会顺水推舟反过来对你投桃报李,让你的文章顺利发表。W同学听了W教授这番话,以为然。她私下对杂志审稿人做了些研究,发现导师Q教授竟然是其心仪杂志主编之一,遂把Q教授这篇有缺陷的文章进行改造,从侧面证明Q教授研究的正确性,为Q教授圆谎,自己也是近水楼台发表文章也捡个便宜。有了Q教授这个学术大牛的研究基础,自己发表文章要容易些,毕竟没有人会去怀疑鼎鼎大名的Q教授会撒谎,W同学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博士毕业前半年,W同学每天在她的博士论文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有段时间超过10小时以上,她拿出当年高考时滴水穿石的刻苦劲头,做实验非常用功arduous,因为她的研究前沿,争议也大controversy。W同学的用功在Q教授眼里,她是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做实验只是抽刀断水,确实没有必要那么认真,Q教授为W同学的做法不值。到W同学毕业的时候,Q教授拿着银行账号到生物系打个招呼,W同学一样可以得到A大学博士学位,回中国复旦大学生物系当教授。 按照生物系规定,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并且把导师作为第二作者。所以,W同学总是把Q教授的名字放在她的文章里,Q教授的名字就是挡箭牌,尽管他对文章没有任何实质性贡献。W同学最近收到《Nature》的一篇退稿文章,这是该文章第二次被退稿。首次投稿,碰到一位审稿人是做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的,一个劲儿在数值分析理论上找茬,要她提供更详细的实验流程图,甚至要求她引用几篇她从未读过的文章。W同学倒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审稿人为了提高文章引用率进行索贿,她的确想不通为什么审稿人要求她引用那几篇与自己研究看似相关,其实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因为第二作者Q教授是理论分析专家,名声在外,主编就把文章交给一位搞计算理论的教授审稿。没有想到W同学的这篇文章是以实验见长,理论分析很少,理论主要是基于Q教授的前期工作。该审稿人虽然没有明确建议拒稿,但挑了一大堆包括语法错误标点符号等毛病,并提出了非常苛刻的修改意见。第二位审稿人要求她把实验流程图去掉,因为流程图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这两位审稿人的意见完全矛盾,这文章该怎么改?她猜审稿人是想把他的名字也放在文章里面,因为审稿人第二次回信明确提醒她,这是审稿人自己的观点,W同学必须在自己的文章里面指出来。 字里行间,W同学懂得起,这位审稿人在嘲笑她的文章不过是泛泛之辈的夸夸其谈,跟着自己的老板人云亦云,毫无创意,没有任何发表价值。话里有话,不就是参考文献中没有引用你的文章嘛。W同学不知道的是,审稿人私下联系作者可能是违反期刊学术规范的,审稿人要拒稿是不会提前给作者打招呼的。 人心情不好时,就会乱找理由,W同学非常沮丧,她得出结论,投稿也要看运气,文章被拒reject完全是其基础理论站不住脚,但理论分析不是她文章的重点,文章的闪光点在于实验技术,最新的显微镜等,很明显期刊没有找到合适的审稿人。如果杂志主编找的审稿人是做具体实验的,或许这篇稿件会是另外一个命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再说”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本身就可以是期刊拒稿的理由”,她这样安慰自己。 其实,Q教授对她的这篇文章至始至终都没提供过任何帮助,他甚至都不知道W同学在哪方面进行了研究,读了W同学的论文,他才对W同学的博士论文有点感觉。Q教授这时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他电邮把W同学叫到办公室,他安慰W同学,两位审稿人的意见并不矛盾。因为你的实验过程没有讲清楚,第一位审稿人要求你加个流程图,可以让你的实验过程更清晰。第二位审稿人要求你去掉流程图,还是因为你的实验过程没有讲清楚,流程图看上去与你的研究关系不大。 杂志部那点补助对审稿人来说,杯水车薪而已,没有人会靠当审稿人生活。一般情况下,审稿人都不会带恶意去为难学生。毕竟大家都很忙,答应帮助编辑部去审理论文,通常都是愿意“奉献”的主,审稿人身份本身就是一种认可,能够做审稿人本身就是其学术水平与道德水平的证明。如果研究生的工作过得去,没有科研基金申请方面的利益冲突,审稿人大都会善意对待作者,提携后进。这两个审稿人都是理论专家,实验做得少,可以理解。文章一旦发表就反水不收,没法改了,还是谨慎一些好,下次在文章中多加些理论来分析实验就OK了。 生物学类似地质学,两者本质上都缺少系统可靠的理论体系,“生物学,地质学无理论“就是这么来的。生物学地质学不象数学,它们缺乏严密的逻辑来保证每一步实验都是正确的。鉴于生命现象,地质现象的复杂性与大量未知因素参与活动,任何荒谬的理论都可能在这两个领域找到支持证据。从材料学,环境学,气象学到考古学都是如此,这些学科的逻辑一直非常混乱,数值分析,回归分析到处乱用,让人眼花缭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实在太多。 生命科学实验的最大问题就是可重复性,生命现象远比物理现象复杂。生物学实验的影响因素比物理实验多,随便翻开医学杂志,任何荒唐的理论都是成功的临床案例。最差的也都是阳性结果,但最终形成产业化的成果凤毛麟角。 只要文章罗列的研究方向有发表意义,实验方法逻辑没有问题,有大量可查证据,原始实验数据展示充分,没有明显错误,误差看不出任何问题,都在三西格马范围内,照片图表没有明显篡改痕迹,没有其他间接证据证明结论有误,作者与审稿人自己没有利益冲突,也没有人检举揭发学术不端,审稿人对于具备这些条件的文章一般都同意发表。因为这样的文章让人很难质疑其真实性,作为文章评审人也很难判断其是否属实。反正自己没有任何损失,审稿人明哲保身一般中庸地接受作者的陈述。文章逻辑主线没有问题,逻辑上不违背排它法,没有第三方理论与文章结论相矛盾,为什么不同意发表呢?梶田隆章是对的,那么“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就错了,因为两者逻辑主线相矛盾。真理只有一个,即只有一个是对的,根据排它法,两者只能取其一。如果你的文章逻辑主线与其他专家没有矛盾,审稿人没有理由拒绝你的投稿,你又不是不交版面费。有时审稿人提的问题,也可能是将来读者要质疑的问题。认真问答审稿人的问题,就可能消除将来读者的疑问。 文章就是真的错了,不是洪水猛兽,只是没有人给你投资而已,反正你有个好老公养你,怕什么?一篇假文章最多浪费读者的时间而已,读者自己要读的,你又没有请他们读。没有金钱上的损失,在加拿大没有受害人就不是犯罪。科技期刊上的假文章浑水摸鱼的多了去了,河水不洗船,多你一篇不多,少你一篇不少,审稿人没有必要不让你的文章发表。 Q教授的一番话让W同学茅塞顿开,她明白如果对审稿人的问题不予足够的重视,耽误的绝对是自己的事。第二次投稿,W同学把论文改得体无完肤,她字斟句酌,事无巨细对文章做了major revision。第二篇文章侧重于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没有想到这次碰上两个搞实验技术而不擅长理论分析的审稿人,文章如水投石又被拒稿。一位文章评审专家竟然一个劲儿在她的培养液PH值上找碴,从培养基中无机盐,氨基酸,胎牛血清,双抗青霉素链霉素,到胰蛋白酶,吹毛求疵挑了一大堆毛病。把她的鼻子都气歪了,加拿大的胎牛血清那么贵,用了双抗,细胞还是要污染我有什么办法?审稿人竟然建议她读一读G同学的自传《没有准备好的学生》,这让她大惑不解,肯定是这个审稿人脑子进水了。审稿人在最简单的PH测定上大做文章,明显在用语言挤兑她的实验水平不够。审稿人完全在用直觉判断来否定她的工作,其实审稿人稍微动手自己计算一下,就是可以证明文章的合理性。W同学气乎乎地用四川话骂了句,”烂评审,变态!”这个评审想要我干什么?要发财干脆去抢银行得了,干嘛跟我一个小女子过不去? 骂归骂,但问题是显然的,她选用的菌种分泌物肯定会改变培养液的PH值,而且PH值的变化绝对不是线性的,在数学上也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回归分析与误差分析。从逻辑上讲,她的实验别人要重复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事。W同学安慰自己,也有可能是稿件太多,审稿人没时间细审,只能凭直觉判断文章是否值得发表。凭心而论,学术大牛审稿大多靠直觉,直觉就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内的道行,而数学计算仅限于知识而已,W同学有自知之明,搞科研自己道行还是浅了一些。 另一位审稿人提了些大众化笼统模糊的意见之后,干脆下结论她的工作理论上没有突破,分析方法没有创新,算法简单粗糙,参考文献陈旧,完全是为了研究而做的研究。审稿人明确向她指出,她的论文被拒问题实际上是用“数学物理的枪打生物基因的点”,全是徒劳无益没有实际价值的东西。文章所提出的问题早已解决,没有必要重复发表,最后结论是“建议不予录用”。 这对W同学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第二位匿名审稿人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认为已有人已经做过相关方向类似的工作,根据是什么?该方向明明是Q教授的原创工作,哪里会是别人工作的简单重复?审稿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参考文献,只是让W同学自己去查原始资料。Q教授曾在电邮中安慰W同学,审稿人说有类似工作发表,一般不会有假,毕竟科技进步到今天,科学家们很难拍胸脯说,他/她的工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于审稿人为什么不直接给出相关参考文献,可能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虽然经济实惠,但大肠杆菌缺乏分子螫合物脂类与翻译后修饰。用大肠杆菌表达真核蛋白,会影响目标蛋白细胞膜的插入位置,甚至改变膜蛋白的折叠功能,根本无法表达完整的蛋白信号通路。审稿人建议W同学试试哺乳类表达系统融合蛋白,因为哺乳动物细胞生产出的重组蛋白与人类蛋白相似,且有较完整的蛋白折叠、组合及翻译后修饰。说起来轻巧,要Q教授这个铁公鸡掏钱,去美国进口昂贵的胎牛重组蛋白,那是痴心妄想,这个审稿人八成是在给生物试剂做传销的,W同学越想越生气。 杂志主编的意见是W同学的实验基础薄弱,主编建议她补充些实验来证明自己的Idea。因为细胞株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极容易被胞内菌与支原体感染,文章里面用的细胞滤膜根本没有用。W同学应该在实验细节方面讲得多一些才有说服力,一句话,文章要大改。W同学读到这里,她不禁紧皱眉头,生物系的仪器设备就那么多,系统误差大得难以想象,自己是做分子生物理论的,在分子水平上定量讨论生命现象,补充实验谈何容易? W同学仔细阅读了两位审稿人的敷衍之词,还是心有不甘,她并不认为自己的论文有何问题,反而认为这位评审专家根深蒂固的陈腐观念,entrenched opinions,是文章被拒的罪魁祸首。但生物系有硬性规定,博士生最少需要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才能毕业,她的博士奖学金还剩最后半年,实在等不起了。 (三) 其实,W同学可能的问题是她把中国期刊投稿方式一厢情愿搬到加拿大。在中国要想在学术期刊上投稿,有时候形式与格式比内容更重要。如稿件是否符合期刊刊稿范围,稿件是否符合刊稿标准格式,图表照片参考文献是否符合期刊标准。有时候文字是否流畅,语法是否正确都是稿件是否录用的门槛。而西方是个金钱社会,出版业又是个自由主义与实用主义泛滥的行业。太注重格式有时候会引起白人编辑的猜疑,白人与国人一样欺软怕硬,太注重形式,可能会被误解为思想老套落后,没有创新。如果为了发表文章,一味迁就审稿人的意见,可能会被认为软弱可欺,甚至被认为是非不分学术不端。但是如果把审稿人的文章生拉硬扯地引用,反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身,给人蒙混过关的感觉,这也可能是文章被拒的原因。 Q教授由于长期和女学生打交道,他不知不觉地在女学生面前变得和蔼可亲,富有魅力,成熟老到thoroughness and amiability。W同学精通心理学,五年的博士生生涯,她清楚,Q教授最经不起年青漂亮女人的奉承,只需拍几句马屁,并贡献出她的千娇百媚, Q教授就会乐得屁颠屁颠的,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为了毕业,她必须背水一战,W同学私下找到Q教授,哭得梨花带雨,哭诉其文章被拒的事体。文章审稿人用放之四海皆准的审稿意见拒稿完全没有道理,方法理论没有突破,设备没有创新,结果没有价值等帽子可以戴到任何人的头上,这证明审稿人完全没有对她的论文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 Q教授露出庐山真面目,他大笔一挥,把Virginia刚交上来审阅的文章第一作者改成W同学,而Virginia则变成第二作者,并悄悄告诉W同学,这次咱们换个期刊发表,他会找自己的熟人审稿,该文章为该审稿人的理论提供了有利证据,双赢的文章发表没有问题。W同学倒没有意识到她有性贿赂的嫌疑,只不过从小到大只要在老男人面前耍娇,一般要什么有什么。女人嘛天生一副俏模样,不好好利用一下太可惜了。当然,从法律的角度,W同学就是把自己送给Q教授,也不算性贿赂,因为人不是物,贿赂是需要具体的金钱、财物等。 W同学虽从没有想过这里是否有知识产权问题,但还是觉得不妥,她小心翼翼地提醒Q教授,文章上的内容,如数据分析,电镜照片,表格图表90%是从Virginia的博士论文上拷贝过来的,Virginia含辛茹苦写的东西,她知道了会不高兴的。Q教授安慰她,给出点睛之笔,这是新的系统, the communism of science,在系统里,没有知识产权问题。 Virginia去年博士毕业时,发表文章不也用的是别人的博士论文吗?你们的学位论文只是发表在A大学学报上,并没有发表在学术出版商的刊物上,也没有在线公开发表,别人通过Web of science 只能读个摘要,看不到全文,没有利益冲突,没有版权问题,不存在自我剽窃,一稿多投。况且临时增加一个作者只会增加稿件被拒的可能性,临时把Virginia的名字放进文章里,那不是显得咱们不懂知识产权法?所以只能换个期刊发表文章,掩人耳目,好让你顺利毕业回复旦当教授。 时代不同了,现在是“Communism of Science ”,没有知识产权问题。对于读者来讲,文章中抄袭文字再多只要有创新点,就问题不大。毕竟读者大都只关心:我花时间读你的文章得到了什么,至于知识产权与读者个人无关。Q毕竟是生物系的数学物理教授, 他的回答滴水不漏,滔滔不绝。真理只有一个,英雄所见略同而已。 2014-April-11(原稿),2016-August-11(第二次修改) Reference [1] http://www.vanforum.org/blog/-28
1 Comment
复旦
7/27/2019 09:46:08 pm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生陆某为了和复旦大学女博士李某在一起,给她买房买车并署名和刊发5篇高质量医学文章(其中包括一篇发在《自然》子刊的论文),不料李某却和他分手。
Reply
Leave a Reply. |
李革胜
CategoriesArchives
August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