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4 0 Comments (2)大学校长(2) 大学校长 李革胜, 2014-01-01 Toppar是A大学新任校长,他原是好莱坞的一个三流演员,其哈佛大学博士,斯坦福终身教授,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等履历全是猎头公司包装出来的,反正Toppar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中拼写都是一样,谁会去真正关心一个外国院士的真伪呢?A大学原校长F教授拍板雇佣Toppar,完全是对其表演天赋印象深刻,他既有美国总统克林顿的翩翩风度,又有施瓦辛格的彪悍正气,还有杨振宁博士高瞻远瞩式的睿智。Toppar校长颇能揣度人心,巧舌如簧,知道怎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个在职场上八面玲珑,说话滴水不漏的家伙。 将相本无种,G同学当时在A大学秘书处做行政助理,心无旁骛地辅佐外行,经常帮Toppar校长写文章,知道他胸无点墨。G同学文章写好后,通常交给秘书处主任,主任审阅后直接署上校长大名发表,从来不知会Toppar一声,大家都知道,咱们校长是个文盲,从不读书。大学学术委员会的教授们经常读到Toppar校长的大作,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没有人知道这全是伪托作品,校长写文章也找枪手。大家都被其表演天赋迷惑了,人都只喜欢看表面,不看本质。Toppar刚上任时经常做噩梦,他害怕别人给他个当场命题作文考试,一考就露馅,露馅就挨老校长F教授奚落,学术这方面他一直都没准备好。 大学校长是办好优秀大学的关键因素。大学校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提高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竞争力。一个大学能否办好,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非常重要。所以,G同学仔细检查B大的具体情况,不禁哑然,他给A大学董事会谏言,“找个形象好有魅力的的演员来出演校长一职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人才是要用在合适地方的。B大原校长F虽具有丰富的教育经历,很强的管理能力,但在参加了那么多筹资社会应酬之后,她能有多少时间具体管理她的大学?所以,根据现状,F校长定位是大学职业管理者,是个纯粹的行政管理人员,当常务副校长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上电视,接受采访,筹资等社会活动的正校长找个演员就足够了,一流人才是要用在刀刃上的”。[1] 大学董事会很清楚,社会筹资其实很简单,只需人们肯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大学里来,只要他们的儿女在大学里念书,让他们作什么都容易,这是办学校的潜规则,这种工作其实不需要世界一流的学者来做,找个演员足够了。G同学的这种模式可以做到人尽其才,避免因工种的差异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毕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大多数读书人的梦想。 戏子就是戏子,演什么象什么,Toppar很快进入角色,A大学只花了两周的密集培训,Toppar已然能掌握并且熟练操作大学领导人传统的亲民技巧,而通常情况是培养一个大学校长需要20-30年的漫长周期,这无疑为A大学节省了大量经费。Toppar在筹资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还需在众多非营利组织中担任职务,他耗费大量的时间在电视上频频露面,其效果比一般的大学校长好很多。因为就是在电视上摆个Pose最少需要一天。一般的大学校长是科学家背景,通常没有时间排演,在电视上效果肯定不如专业演员。专业演员都受过良好的与观众互动训练,知道如何措辞,委婉动听,让别人听来心里舒服,不象科学家说话硬梆梆,不中听。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全心全意地投入,一天只有24小时,个人的能力精力时间太有限,大学校长们虽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丰富的教育经历,但在参加了那么多筹资社会应酬之后,他们具体管理大学的时间就会相对匮乏,其决策力,判断力与执行力必然受到影响。[1] 大学决策在等待校长们从大量社会活动后缓过劲来,机会已经丧失殆尽。 A大学的花瓶校长制度却没有这个负担,因为Toppar校长只是个应付媒体的摆设,行政执行力和决策力在校长办公室,而非校长本人。A大学的工作效率在温哥华大学里首屈一指,其它大学行政执行力都比其慢半拍,时间一长,大家都为A大学马首是瞻。Toppar当了十年A大学校长,在麦考林杂志大学排行榜上,A大学有八年时间高居加拿大本科生综合教育榜首。有一年,Toppar应邀参加美国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他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个目不识丁的家伙竟然倾倒大量听众,另一边,A大学行政管理默默地高效运行。大学的社会形象随着Toppar校长的个人魅力与日俱增,Toppar也在校长位置上越来越如鱼得水。 地质系Mike教授欲壑难填, “收取马来西亚的Kim同学贿赂Mike3000刀要求为其修改考试不合格的成绩,为其作业打高分,并在上机试验中给予其合格的分数。受贿修改分数是 非常严重的罪行,会严重损害A大学的声誉。地质系决定解雇Mike,Mike跑到校办哭诉:他在A大学任教20年,在做出不智行为前,获悉谣言大学要把他扫地出门,他情绪大受打击,其判断力受了影响才做出这样的蠢事”。[1] 他希望大学能多给个机会,Toppar校长对“X射线衍射与电子探针技术”一窍不通,根本搞不清作业里哪些内容分数给高了,哪些实验应该给合格分数,更遑论给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好在他在洛杉矶市井长大,谙熟各种好莱坞骗局,把白的说成黑的,他从小就会。他只好客气地敷衍Mike教授,因为他知道自己只是个花瓶校长,没有权力决定Mike的职业生涯,但又不能明说。姜是老的辣,Mike发现对方在敷衍自己,就开始胡搅蛮缠,是地质系误导自己受贿的云云。Toppar只好露出其戏子的表演绝活,色厉内荏地恐吓要将Mike扫地出门,让他书面道歉,最后不了了之。 材料系William教授偶然发现自己被学生Jenny在《NatureCommun》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列第二作者,文章中的地址与电邮回执子虚乌有。他怎么也想不起Jenny给自己提起过这篇文章,特别是文章使用大量错误数据,给人造成假象他的铝合金可以达到钢的强度,很多同事都向他质疑文章数据有问题。Willian教授也觉得奇怪,他从未参加过文章中的实验分析讨论,甚至在投稿之前,没有印象读过投稿稿件。学生投稿前,他总是喜欢改其中的语法错误与错别字,在文章中总会留下他独有的语言特征,所以不存在他忘记的问题。 William在实验室偶然发现,Jenny偷换了概念,当做拉伸实验时,她用高硅含量的样品,做延展性实验时,就用低硅含量的样品。她在其显微镜照片中也选择使用SIC球形分布均匀的图片来代替硅分布照片,而非文章中描述的随机采样。这样一来,让人感觉到Jenny的球化硅增强铸造铝合金的性能已达到钢的水平。 Jenny的论文声称在一幅扫描图片标注的30个区域分别进行了纳米微区稀土化学成分能谱测量。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实验室的扫描电镜能谱仪无法获得图片所示的纳米空间分辨率。况且众所周知,Jenny不具备独立操作扫描电镜的能力,只有在电镜技师Peter的帮助下她才能拍摄电镜照片。William教授私下找Peter了解情况,Peter证实他们拍摄照片时也未进行论文所称的纳米微区稀土化学成分能谱测量。很显然,Jenny在没有测量过能谱的电镜照片上随手加上30十个纳米区域,伪称在这些区域做过纳米能谱分析。 William教授仔细对比了拉伸实验原始记录与发表论文,他注意到,在Jenny的原始数据实验记录中,横坐标0.1~0.5之间的5个数据,纵坐标1.7~2.8。实验数据共20个,呈正弦曲线弥散分布,横坐标0.5以后,数据呈发散状态,根本无规律可循。但是,在Jenny的论文配图中,却有40个数据,凭空多了20个数据,即这20个数据没有原始记录,而数据完美地呈正比比例,就象论文中写的“...数据完美地收敛”。傻子都能看出上述数据是经过处理,肢解,添加的,其诠译的数据逻辑关联一看就是编造的。即,从经过选择的样品中拼凑出数据,硬说成是来自同一组样品;从一批弥散的数据点中有目的地选出若干数据,加添所需数据,删除其它数据,伪称数据是收敛的等。 William教授找到Jenny说出心中的疑问,Jenny当即矢口否认,后见抵赖不过,就开始胡搅蛮缠,一屁股坐在地上, 信口雌黄,那又怎样?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你只偏执于自己的分析,不考虑别人合理的诠译。拉伸强度随着球化硅相体积百分数增加而增加,MIT一位学术大牛很早就提出正比关系,我随大流跟着这么讲有什么不对?这个机械性能试验做与不做都是这个结果,况且,做一个拉伸试验最少需要1小时,材料系那台老掉牙的拉伸试验机还不能保证每次实验都能成功,40个拉伸数据我要做到什么时候?我还要做硬度实验,刚度分析,我哪有那么多时间?材料系就这个试验条件,我不做拉伸试验,拍电镜照片,我的博士论文写什么?我在投稿过程中是没有通知你,你大教授那么忙,天天开会,我有机会与你面对面直接交流吗?我博士论文答辩在即,那有时间等你唧唧歪歪审稿?在投稿中用了两个错误地址与电邮回执只是为了让文章看上去专业正规,容易录取而作的噱头,材料系这么干的人多的是,没必要大惊小怪;这篇文章你是第二作者,别人首先质疑的是你博士导师,事情如果捅出去了,你也脱不了干系。 William教授找到校办,他看到G同学正在给Toppar校长写文章,老练的G同学赶紧给一脸痛苦迷茫的Willian教授解套,他是在“润色”,而不是捉刀代笔,“润色文章”与“代写文章”两者还是有区别的。Toppar校长在旁边也安慰William教授,G同学写的东西他也想得到的,只不过是写不出来而已,所以才需要助理帮忙文字润色。William教授忍不住反问,“我们能容忍的学术造假的底线是什么?” 正是这段在A大学校办的工作经历,朋友鼓励G同学回中国申请大学校长职位,没想到第一轮就被刷下来,教育部给的理由只有两条,G同学没有中国国籍与博士学位。教育部还是很负责任的,有人给G同学传话,G同学虽然有些才能,但组织协调能力不够,中国大学校长都用秘书捉刀代笔写文章,在中国,自己亲自动手写文章的大学校长寥若晨星。教育部看重的是协调组织能力,会拉关系能跑钱的能力,学术造诣是其次考虑的原因。G同学曾经利用假期陪同Toppar校长参加在美国的世界大学校长会议,他发现一个规律,小学校长的协调组织能力好过中学校长,中学校长协调能力强过大学校长,G同学见过协调组织能力最好的人是他出生的那所机关保育院的院长,把她包装一下去当大学校长可能更合适些? “生物系华裔教授Eric为了申请Grant,他把发表在国内杂志上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在美国生物学报上发表,这种 “一中一洋”多余投稿被同事揭发,闹到校办。A大学生物学术委员会有一条不成文法,即不能一稿多投。教授申请Grant必须填写“Transfer of Copyright Agreement”,说明论文著作权的转让、归属等事项,教授必须向大学表明接受“不能一稿多投”的约定。在B大,一稿多投在A大学和剽窃抄袭是同样严重的学术失范。”[1] 一般来讲,杂志上的非研究性论文,包括发刊词、专家笔谈、科学史介绍、给学生做的作业与教材、个人传记等不能被当成正式的论文来申请Grant。 Toppar是个天才演员,经常和校办那漂亮的女秘书摩肩接踵同进同出。他给G同学的解释是为了给学校筹款不得已的社会活动,在温哥华,一些有钱的移民特别是亚裔富豪,多用对方的情妇数量来衡量其合作实力。那天,Toppar正在办公室与女秘书打得火热,Eric带着准备好的声辩材料来到校办求助。Toppar再傻也能从Eric的学术自辨中读解出对方在敷衍了事甚至胡搅蛮缠,他一味指责同僚的揭发缺乏有力证据,对自己的师德失范和学术不端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在科学研究领域,”同一个技术思路、手段往往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如研究统计生物学的数理模型可以抄袭到矿物统计分析实验中。因此通常要界定一个科技论文是否有抄袭是要比普通文学作品还要困难, 如一篇论文抄袭多篇文章的“拼接式抄袭”方式。因为,一个技术思路相似或一个数据相同都可以被硬叫成”借典”或”雷同”。经改头换面后将他人受著作权保护 的独创论文窃为己有的行为, 一般都只能是专业人士才干得出来的, 并戴上创新的帽子, 这一般都很难查证”。[2] Toppar自己的文章全是找枪手写的,他根本不懂什么是“一稿多投”及如何界定“一稿多投”。刚开始听到“一稿多投”,他主观认定Eric是在讽刺他在办公室与女秘书打情骂俏,非常愤怒,就想从中作梗,借机把可怜的Eric解雇了事。这时,A大学的花瓶校长制度保护了Eric教授,Toppar校长无权决定Eric的去留。G同学详细察看了Eric教授的文章,”发现他的问题被同僚夸大了。Eric的中文文章其实只被翻译了两次,其中一次还是专业学术会议上做的口头报告,只有个摘要,并不包括中文公开发表文章的全部内容,这显然不算二次发表。还有一次只是该学术杂志的一篇“科学发现”新闻报道Eric教授学术成果,这也不算一稿多投。最要命的英文文章从通篇论文整体上看,确实是包括了其中文文章的全部内容,但也增加了50%新数据,严格来讲,这应该算基于前期工作的数据雷同(Data overlap), 也可以诠译为同一研究系列成果数据重叠是正常现象,这也不算多余发表,况且,加拿大法律并无明文禁止一稿多投。Eric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学术态度确有不严谨之处,使用插图与大量引用他人原文未注明出处的做法,尽管不符合公认的学术规范,但属于学术描述,这不应是学术抄袭剽窃。Eric教授一口咬定文章相平衡插图得到原作者的口头认可,自己只是忘了注明出处而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稿多投、一中一洋是被默认的做法,人们很多年后才发现会“一稿多投”会引起版权纠纷才开始反对。所以对过去的文章需要“历史地看”,不宜用现在的观点做界定。校办反对伪造证据的“整人举报”,G同学的结论拉了Eric 教授一把,终身教授算是坐稳了”。[1]同事质疑反驳,由大学校办对其聘用的员工进行学术不端调查,很容易被质疑为“手软”,况且,G同学只是个零时工,缺乏公信力。一篇学术文章不要说作假,丁点瑕疵都只有零容忍。 Phil那年55岁失业了。他在政府低息贷款的帮助下获得在A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修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机会,以便毕业后得到软件工程师的职位。年龄不饶人,55岁重回校园,Phil最大的问题是记忆力衰退与老眼昏花。计算机考试数学推理他都不怕,就怕背诵一些科研伦理条款。偏偏老师上课板书字体小,他也看不清楚,只好下课低三下气求其他同学借笔记。软件工程作业很多,当时Phil常需要熬夜到凌晨2、3点甚至通宵达旦攻书,忙不过来时不得不出钱请高年纪同学代写程序。他知道他需要高分,下一年才可以选修新的有关科目。加拿大职场真是老年人的地狱。 Phil偷拿了别的同学写的程序来作为自己的作业,因为他知道必须完成这些作业,而且作业必须是正确的才能得到好的分数以获得下年度的学生贷款。在期末考试期间,当监考教授离开教室的时候,Phil从包里拿笔记偷看,结果被同学Cathy当场用手机拍下来,告到教务处。A大学规定在考试时偷看自己准备好的答案,是很严重的错误,被抓到可能被开除。Phil也明白通过作弊获得好成绩虽然不对,但他不认为这是可能做的最坏的事,他需要好的分数来获得低息贷款,以便毕业后得到分称心的工作。当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作弊总是不对。Phil有次在craigslist看到有人登广告,承诺可以根据顾客要求的分数代写程序。他没有想到这是大学学监抓作弊的钓鱼执法,试着用钱去买作业,结果被抓个正着。 Phil的个案被送到教务处,教务处给予Phil不及格重修课程的处罚。Phil不服闹到校长办公室,Toppar校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他明白,如果作弊没被抓到,学生可能会养成侥幸心理,以后会继续采用作弊办法应付考试,并影响学生将来的个人道德操守。而且事情已经闹大,不惩罚Phil对其他学生不公平,对其他人心理上有不良影响 。Toppar校长也懂,A大学考场教授监考通常抓得都不严,因为如果严格起来的话,大家的成绩都低,只能说明老师水平教学质量低,老师也不好受。学生成绩不好,政府就不给贷款,学校也没有收入。学校必须安抚教授与讨好学生,为了学费也只能向政府卑膝,给社会公众有个交代,这也是校长的窘迫与两难。 象往常一样,Toppar叫在幕后的G同学全权处理Phil的个案。G同学仔细查看了A大学关于学术诚信的奖惩条例, 因为学校授权教师可以选择以下方式惩罚作弊学生, 口头警告; 得分降级,成绩单里加说明、暂停学或开除。但这是给普通涉世不深的年轻大学生的处罚,对55岁的Phil并不合适,因为处罚的目的是威慑,而不是整人。任何55岁的人记忆力,应变力跟20岁的毛头小伙子不能相提并论,对年轻人可以严格些,但对上年纪的人不可严厉责备,这是个常识问题。 况且,G同学也了解到,告发Phil的学生只是个20岁的丫头片子,出于恶作剧才这么做的。不是走头无路,没有人会在退休前回到课堂上课的,热爱学习毕竟只是极少数人的嗜好。Cathy当时也因为课程多,实在顾不过来,她也需要同学帮助,她的解决方案是2、3个人联合做Presentation,各人做自己最拿手最熟悉的内容,然后大家分享。当然严格来说,这也是作弊。 当时,Phil在Craigslist上已经买好了作业,他又不能明说,自己的作业是在网上买来的,就推说自己已经作完并已经上交了作业,不能再与人合作,把Cathy婉拒了。Cathy的那次作业没能按时交上去,被教授给个C。她对Phil非常恼火,偶然在考场上看到Phil作弊,就用手机偷拍下来,报复Phil的不合作。 G同学也明白,如果学生看到同学作弊后没事,这等于给他们发出一个很坏的信息。作弊会使人学少了东西,这也是个人与社会的损失。减少作弊可以保护学位的价值,学生自己也应该重视。但Phil已经55岁了,不能与20岁同日而语,出于同情理解宽容,G同学决定放水。他在Phil的个案上仔细填上自己的意见,建议教务处不追究Phil的作弊行为,给他多个机会,但应该给Cathy一个口头警告,因为她对老人没有丝毫同情心。真要严格追究,Cathy也违反了校规,因为A大学明文规定,禁止两个学生把相同内容的作业交给同一门课。考场上必须关闭手机,如果Cathy的手机是关闭的,何来Phil的作弊照? 那年,物理系卢博士发狂,持枪冲进行政楼要杀校长。Toppar校长训练有素,身手比校办保安还敏捷,顺手抄起身旁的橡皮凳子扔向武装到牙齿的卢博士,在卢博士躲避的一霎那,他闪身钻进宽大的办公桌底,迅速从桌子底下爬到安全间,顺手把卢博士反锁在外面。这一系列动作是在30秒内完成,全是Toppar校长平时闲来无事,属于空虚心理在办公室抡起橡皮凳操练反恐的训练成果。F事后拉着G同学的手感激涕零,他给校董出的主意救了她一命。试想,她一个政治学教授哪有时间精力搞这种反恐训练?恐怖分子打上门来,只有送命的份,校长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还是坐在教务处当副校长既有实权,又不树大招风,安全更重要。这决不是笔者在写武侠小说,是真实的历史。 Toppar做了10年大学校长,学了十年的MS Office,对于Ms Excel, Ms Access他就是不开窍,真是学不会,G同学是开了眼界,世界上还真有这样的学习苯人。各个院系学部上报校办的教学计划,财政开支,科研经费都是用Ms Excel, Ms Access作成的,里面有大量的formulas,并且都是用非常复杂的Links把每个Sheet连起来的。Toppar有次不小心篡改了个数据,结果全是!value!符号,二指禅打字速度又慢,他非常沮丧,悄悄请G同学给他改回来,从此,他再也不去碰Ms Excel, Ms Access文档,总是请G同学用大字体激光彩色打印出来给他读。没有G同学那样的助理,他就是个计算机盲人,只能天天坐在校办盲人摸象。 Toppar在后来的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 活动中名声大噪,他带领A大学一群工科学生去秘鲁农村开了个诊所A health clinic in rural Peru。在海地为一所公立小学修建了输电网,可用于照明,计算机,英特网。为玻利维亚农村发明了一种可以减少污染的Stove。为中国汽车公司发明一种可以减少耗油的电动汽车等等。这些轶闻听起来匪夷所思,在历史上,这都是真实的故事。 (1小时30分钟初稿搁笔) Reference [1] http://www.vanforum.org/8/post/2013/12/194.html [2]http://www.vanforum.org/3/post/2012/08/august-21st-2012.html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李革胜
CategoriesArchives
August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