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13 0 Comments (1)校长助理(1)校长助理 李革胜,2013-12-23 硕士毕业后,G同学经过精心准备在温哥华A大学找到校长办公室助理的工作,A大学校长F博士原是政治系教授,其科学伦理研究工作蜚声海内外,具有世界影响力。校长办公室助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督促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帮助各系主任组织制定教学计划、大纲、报请学术委员会批准后组织实施。帮助各系主任,名教授布置教学任务,组织任课教师,审查新开课程,组织新开课教师的试讲工作,督促检查各个教学环节工作的落实和教师工作规划执行情况,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帮助校长组织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主持全校性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指导各系教研活动。协助校长组织教学人员考察活动和业务考核工作。帮助教务处组织、督促、检查各类教材编写工作,组织教学研究项目的立项检查、鉴定以及优质课程的评定工作。经校长办公会会讨论决定后组织实施,定期向校长汇报工作情况等。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罗马书,12:17) G同学代理了三个月的校长办公室助理工作,他深感学校中最繁重复杂的工作是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这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岗位之一。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同事调侃说:课堂教学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而教学管理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干得好是教授的功劳,干不好是自己的责任。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中G同学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了成功的甘甜。一路走来,他发现自己心里少了些许担心,却多了成功的喜悦, 因为他把自己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加拿大,大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为负责财政规划、筹资、预算、公共关系、学生事务、教师的选聘和行政人员的任命等。校长在规划、筹资、预算和审计是重中之重,必须由校长亲自牵头才能顺利进行,所以,F校长较多参与社会活动,她还在非营利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G同学常常帮她制定工作日程,组织各种社会活动等。 F校长是大学职业管理者,是个纯粹的行政管理人员,她虽然是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威望的政治学教授,但在她担任校长职务的10年里,她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任何具体的科研项目。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全心全意地投入。F校长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丰富的教育经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全球视野,G同学给她做助理期间学到很多。 校长办公室并不过问具体的课堂教学,有些问题闹大了,校长办公室才给予关注。G同学是个学习狂人,没事喜欢到处听课。这天,G同学选听地质系Mike教授开的 “X射线衍射与电子探针技术” 。地质系有加拿大最先进的电子探针扫描隧道显微镜, 这样的实际操作机会, 学生蜂拥而至,趋之若鹜。 Mike教授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完全是在念复制件 (hardcopy),其上课讲话速度奇快, 语速大约是普通人的两倍, 连音多, 生怕学生嫌他讲慢了, PPT一个又一个, G同学听着不禁皱眉,对母语不是英语的国际学生真是个灾难 。有个祖国学生曾向G同学抱怨Mike教授讲话语速太快了, 频繁的哩语他只能听懂个大概。G同学遂给他建议,上课偷偷地录音, 下课拿Hardcopy对照检查,应该不是大问题。 其实老师只要在下面三个方面做点功夫,就可以在课堂上把课讲好。首先语速要慢,让学生有时间理解。其次要把想学生当成什么也不懂,讲得越详细越好。上课多板书,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板书的时间消化课堂内容。用PPT时间要足够长,便于学生边听边理解,能做到上面三条就是个好老师,最少学生不会抱怨听不懂。 G同学善于察言观色, 发现Mike授课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完全是在念复制件 (hardcopy) 。没有课后作业(Assignment), 只有期末闭卷和上机考试。G同学偶然得悉,在上机实验中, 来自马来西亚的Kim同学与来自大陆的文同学, 根本不懂X射线荧光 (XRF) 和X射线衍射 (XRD) 的区别和用途却得了高分。前者是对材料进行成份分析的手段,后者主要是进行材料微观结构定性分析的方法。 G同学在一次午餐研讨会,即加拿大人戏称为brown bag session,与教务处主任谈论他对Mike的想法,教务处主任亲自下去调查,果然是马来西亚的Kim同学贿赂Mike3000刀要求为其修改考试不合格的成绩,为其作业打高分,并在上机试验中给予其合格的分数。文同学窥视洞悉后,要挟Mike给其高分。据悉,Mike教授在A大学任教20年,在做出不智行为前,获悉谣言大学要解雇他,情绪大受打击,他的判断力也受到影响才做了这样的蠢事。受贿修改分数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会严重损害A大学的声誉。校办希望通过Mike案例传递一个信息,受贿修改分数会招致职业受损,而师德教育应受到普遍重视。 一次,G同学转悠到机械系旁听年轻的助理教授Peter的热加工传热课程, 这是门描述机械材料冶金热加工过程中复杂的热传递过程的课程,注册本科学生加旁听生,有20位左右。该课程对高等数学, 特别是数理方程特殊涵数要求相当高, 说白了, 是一门纯数理模型课。机械系资深的本科生都劝新生们不要选该课程, 而这正是G同学的用武之地,他主动提出给Peter当助教,批改作业。 Peter说话细声细气, 讲课语速快, 声音柔软轻细 (weak), 一个劲儿版书, 龙飞凤舞,完全凭现场自由发挥,讲课是按从图书馆下载的教案照本宣科。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教授,照抄教案虽有知识产权问题,但G同学考虑到Peter教授刚到本校,初来乍到,人人都需要一个模仿和积累的过程,对于新手就是抄一遍也有好处,他就没有深究。G同学认为,Peter对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借鉴一个好的范本来照本宣科,培训阶段应该说得过去。Peter通过一遍遍收集资料,撰写教案、设计教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如果五年后Peter仍然照葫芦画瓢抄教案,他的教学肯定会误人子弟。G同学建议Peter把讲台当成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祭台,必须课前写个教案,最好每个单元都有详案,把别人现成的教案细心琢磨变成自己的。因为备课是教工作的基础,上课是实践教学目标的过程,批改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一句话,每位成熟的教师都必须超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三个挑战。 G同学也知道, 听Peter博士这种天才教授的课, 根本没办法全部笔记下来, 只能记个大概,最好就是把他讲课的教材搞到手。因为这位来自前独联体国家的Peter是个传热专家, 少年天才,15岁就拿过奥数金牌,还写过一本本科传热学教材。自己的底子厚 ,实力夯实,他就主观认定来选他课程的学生都是数理天才,Peter的问题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课程没有闭卷考试, 按时交四次作业, 可以自愿分组讨论, 分享学习资料, 不许互相抄袭。 有次作业是“关于热传导, 难点在用傅里叶定律写的常物性, 稳态, 三维有内外热源的导热微分方程, 在定解条件下, 三类边界条件下, 非均匀热交换系数, 解翅片的关于温度的二阶非齐次常微分方程。”[1] G同学发现两份作业无论字体、答案完全一样,计算过程雷同,答案错误一模一样,连语法错误也一样,G同学知道这两人是男女朋友,由此推断答案出自一人。G同学精通法文,从作业中的法式英文和平时表现来看,答题者应该是法裔男生,而非亚裔女生。该男生不知从哪里弄到本让人羡慕不已的教师用书”传热学”,G同学注意他很久了。 G同学把这两份作业交给Peter教授,Peter也认为该女生抄袭了其男友的作业,根本就是男友的笔迹,如果不作弊, 她断没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 因为数学基础不是一两个月可以补起来的, 看来A大学的水有还挺深。 Peter把女生找来,理直气壮地询问对方的作业是否抄袭男友,或者男友代劳。女生当即矢口否认。Peter把作业放在她面前说,你自己对照一下笔迹和答案,请解释下为何错得一摸一样,连语法错误都一样,你男友独有的法式英文, 语法错误都照单模仿下来,莫非你的母语也是法文?女生开始胡搅蛮缠,一屁股坐在地上, 那又怎样?我们俩是朋友,天天在一起搞对象,笔迹相仿,语言思维相似是正常的,她反过来威胁要控告Peter歧视亚裔。Peter也不想没事找事,真的摊上法律诉讼,学校很可能把自己解雇了事。姜是老的辣,Peter色厉内荏地提出要请专家鉴定笔迹,要当场测验她的微积分水平,并恐吓女生要给其不及格,让她书面道歉,最后不了了之。 他们俩是男女朋友,抄袭当然比别人容易,有必要制订一些规则避免作弊,因为人品诚实与知识同样重要。但是应该看到,抄袭也有其积极作用。抄袭打开了她的思路,加快她的学习进度,先抄一遍,下次重做肯定快得多。在商业上,“抄袭加快了流行周期,微软的办公系统就是通过盗版在中国打败WPS流行开来的。卓越的创新通常都建立在别人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有模仿的自由。自由地模仿一个好点子, 如技术思路, 实验方案, 甚至计算机源代码、对其稍加修改或是进行改进,可能是促使其从“好”升华为“卓越”的推动因素。别人的工作为她的作业提供灵感, 并且借鉴原创者的才能, 提高学习效率,写出好的作业, 这样的“抄袭”自由难到不可以吗?”[2] 加拿大是个标榜个性、崇尚自由的国家。社会鼓励人们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只要不触及法律和伤害无辜,各种“非份”要求都说得出口,还经常会被无底线地被满足。因为只有上帝才可以判断对错是非,合理与不合理。 G同学在校办听到不少逸闻,有女生考试前后去教授办公室哭得梨花带雨,非要高分;有考试头天半夜发邮件打电话要求划范围的,有拿巧克力直接进教授办公室套磁的,有嫌分数不满意闹到校办那里去的,有找熟人通关系要高分的;有抱怨老师的考题与书上的例题不一样,有埋怨考试时间不够的,有抱怨教授打分不公平的,有作弊被抓现形,恼羞成怒口出污言秽语的;有考试用手机作弊的,有考试交头接耳的;有贿赂教学大楼保安,清洁工的,因为他们有钥匙可以开教授办公室,一般考卷就在教授办公桌上;甚至还有死缠教授请高抬贵手,试图送钱贿赂教授的,被教授拒绝,勒令取消考试资格,用脚猛踹教室大门,甚至在教授办公室撒尿的,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Peter博士虽然专业知识渊博,基础夯实,但英文是他的硬伤。有一个Term,机械系系主任口头安排Peter给热物理专业大二学生上《传热基础》课,应该是沟通出了问题,Peter因为年轻,缺乏经验竟然给大二本科生上了《高等传热学》课程,《高等传热学》原是给已经修过《传热基础》课程大三本科生的课程,这是一起典型的教学事故。对于没有预先修过《传热基础》课的学生,《高等传热学》简直就是噩梦。 《高等传热学》课又不提供学生教材和相应的阅读资料,Peter只是在第一堂课潦草地在黑板上写了几本参考书,这些阅读资料都是些有20年以上历史的传热学文献,A大学图书馆只有2-3本样书供学生借阅,根本不可能人手一册。至于课程内容,Peter只能在课堂上草草讲一遍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的原理,因为他假设学生们已掌握了所需知识。看上去学生在下面听得头头是道,由于没有反馈,他也搞不清教学质量如何,学生是真懂还是假懂,其实大家都没有真正搞明白热传输的数理原理, 做作业时才发现有苦说不出。考试题目都是严格的数理推导,不明白真的做不出。这时,老师想给谁不及格,就可以给谁不及格,想让谁过关,就可以让谁过关,学生再聪明,没有准备,给个补考,任谁也没话讲。 Peter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错误极多,大部分学生都不及格,心里不禁感慨现在学生素质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在末考来临之前,他才发现自己上错课了,本来应该是大二《传热基础》,他却教成了大三《高等传热学》课程。更糟糕的是,他在期末考试前夕最后一次答疑中说漏了嘴,自己教错了课程,并通过电子邮件群发信中就自己上错课表示道歉,虽然他承诺会给学生加分以弥补过错,但还是引起学生舆论大哗。机械系系主任坚称Peter没上错课,私下告诉学生们最好保持缄默自认倒霉,不要跟老师作对顶嘴,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坏消息传到校办,F校长让G同学关注一下Peter《高等传热学》课的教学事故。G同学仔细查阅了机械设计制定《传热基础》课程时定的章程,发现Peter还没有让学生做Ignite Talk。根据机械系课程章程规定,Ignite Talk虽然只有一个学分,却是《传热基础》课的必修环节,其考核方式其实是做一个五分钟的口头短报告,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不废吹灰之力就可以拿高分,外国学生经过仔细修改换PPT内容和界面,反复进行限时五分钟口语练习,并适当校正口音,也可以轻松得B以上好成绩。G同学建议Peter在期末给学生们进行Ignite Talk考试,果然大家都令人信服地得到了加分。毕竟考试的目的不是检查学生能否答对考卷上的问题,而是发现学生的不足与检验学生掌握的知识是否达到要求,在没有作弊的前题下,如果一个学生《高等传热学》能考50分,就能证明该学生至少掌握了《传热基础》70%的知识。但班上优异生Laura不依不饶,虽然她的这门课从F被加成了B,但对Laura而言,这远远不够。因为Laura其他的功课全是A,一个B拉低了她的平均成绩,谁不知道,读A大学研究生需要本科全A?她拿什么去申请哈佛的研究生奖学金? Laura去教务处与校办告恶状,搞得年青的Peter狼狈不堪,最后机械系不得不取消了这门课,让Peter把《传热基础》与《高等传热学》合并成一门大课了事。F校长把个案转给校办处理,Laura的陈述到了G同学那里,他详细查看了Peter的教案与机械系的Curriuculum,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机械系出了个主意,只要这批学生愿意读研究生的,都酌情录取。结果那年机械系研究生扩招,只要报名申请机械系研究生的学生90%都得到录取, 机械系还对外宣称“是教改这是个精英实验班”来掩人耳目。至于优异生Laura,由G同学代笔,F校长签字,Peter教授,机械系系主任三方做推荐人,把她保送美国某著名常青藤大学研究生院了事。最后学生老师皆大欢喜,没有任何人因这起教学乌龙利益受损,虽然G同学事后用书面报告给F校长及大学教学委员会董事会把Peter博士的教学事故原原本本地做了汇报。但A大学研究生院的声誉,乃至整个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声誉受到伤害,他G同学一个校办临时工人微言轻还能做什么呢?这种临时行政助理的工作就是这样,处理得好是应该的,处理不好就是G同学的责任,历史就是这样一直在重复。 加拿大的大学老师其实是给学生打工的,学生交了学费就是真正的老板。教学对于A大学的教授们来说就是鸡肋,能不得罪学生就尽量回避矛盾。就算这些一线专职教学的教授们殚精竭虑地备课上课,最终教学效果能有多好,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加拿大总人口规模只相当于上海市,前50名的大学都称得上世界著名。所以,加拿大人读名牌大学的机会远超北上广。学生交了学费就是大爷,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授只能硬着头皮讨学生欢心, 能给高分肯定给高分,老师学生皆大欢喜是最好结果。在加拿大这个金钱社会,Money talks,金钱决定一切,在大学,从事教学的老师也像写基金申请写文章那样通宵达旦地查文章考证文献,反复斟酌写教案,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和搞科研一样辛苦,也就是月薪4、5千刀而已。聪明的教授只需集中精力凑够五、六篇象样的文章马上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乌鸡变凤凰,好的文章评职称,申请基金,到哪里都是硬通货。如果教授会钻营写出好的基金申请书,上百万的科研经费滚滚而来。通过科研申请的专利也可能卖个好价钱,如果教授办的高科技公司能够上市,其中的好处就勿需明说了。所以加拿大大学与中国一样,混得好的教授都不靠教学,而是靠科研。 一稿多投是指同一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前提下,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就是国际上讲的redundant publication,self-plagiarism。一稿多投是种学术不端,它浪费了期刊版面,审稿人与读者的时间, 违反了版权法。 生物系华裔教授Eric为了申请Grant, 他把发表在国内杂志上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在美国生物学报上发表,这种 “一中一洋”多余投稿被同事揭发,闹到校办。A大学生物学术委员会有一条不成文法,即不能一稿多投。教授申请Grant必须填写“Transfer of Copyright Agreement”,说明论文 著作权的转让、归属等事项,教授必须向大学表明接受“不能一稿多投”的约定。在B大,一稿多投在A大学和剽窃抄袭是同样严重的学术失范。 同事揭发Eric的一稿两投,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两种语言发表,即所谓二次发表,其实问题不大。二次发表如果有前提,是不算学术不端的,比如二次发表的目的是使文章读的人多,事先通知首次和二次发表期刊编辑,文章用脚注形式说明这是二次发表,并列出原始发表的信息等,两次发表的文章有合理的时间间隙。当时,同事揭发让Eric惊慌失措,他找到校办,如果查实Eric教授一稿多投,他就会被大学扫地出门。 G同学详细察看了Eric教授的文章,发现他的问题被同僚夸大了。Eric的中文文章其实只被翻译了两次,其中一次还是专业学术会议上做的口头报告,只有个摘要,并不包括中文公开发表文章的全部内容,这显然不算二次发表。还有一次只是该学术杂志的一篇“科学发现”新闻报道Eric教授学术成果,这也不算一稿多投。最要命的英文文章从通篇论文整体上看,确实是包括了其中文文章的全部内容,但也增加了50%新数据,严格来讲,这应该算基于前期工作的数据雷同(Data overlap), 也可以诠译为同一研究系列成果数据重叠是正常现象,这也不算多余发表,况且,加拿大法律并无明文禁止一稿多投。G同学的结论拉了Eric 教授一把,终身教授算是坐稳了。 Wilson是经济系资深教授,原配去世后,一直想续弦。年近五旬的Wilson教授结识了红粉知己,自己的一个女研究生,Julie后,他常常没头没脑地转账给Julie小姐,包揽她的生活费、学费,二年下来,他共在Julie小姐身上花了4万多刀。读研期间,Wilson对Julie小姐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她买化妆品、衣服、日用品、手提电脑,给她交房租,拿现金给她花,两人关系暧昧。但Julie完成学业后,提出分手。Wilson认为Julie“过河拆桥”,遂起诉她,称Julie向其诉苦说没钱花,找他借钱并承诺毕业后就归还。Julie则拒绝偿还,称Wilson教授想买春,转账的钱完全是馈赠和劳务往来,二人有过项目合作,也有暧昧情愫。Julie一口咬定两人是恋爱关系,在拍拖,Wilson是想与她发生性关系才为她花钱,但这目的始终没有成功而已, 于是“赠款”变“借款”云云。最后,Wilson教授被搞得声名狼籍。 G同学认为,大学校长是办好优秀大学的关键因素。大学校长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提高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使自己培养的学生具有竞争力。一个大学能否办好,校长个人的人格魅力也非常重要。所以,G同学曾给A大学董事会柬言,找个形象好有魅力的的演员来出演校长一职或许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人才是要用在合适地方的。 校长在筹资过程中,必须参加大量的社会活动,还需在众多非营利组织中担任职务,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仅是在电视上摆个Pose,最少需要一天。校长通常没有时间排演,在电视上效果肯定不如专业演员。专业演员都受过良好的与观众互动训练,知道如何措辞,别人听来舒服,不象科学家说话硬梆梆,不中听。高校的管理难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全心全意地投入,一天只有24小时,个人的能力太有限的,F校长虽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丰富的教育经历,但在参加了那么多筹资社会应酬之后,她能有多少时间具体管理她的大学?所以,根据现状,F校长定位是大学职业管理者,是个纯粹的行政管理人员,当常务副校长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上电视,接受采访,筹资等社会活动的正校长找个演员就足够了,一流人才是要用在刀刃上的。没想到,G同学一语成箴,合同结束时,A大学真的来了位好莱坞式的正校长,魅力十足。 (2 小时初稿搁笔) Reference [1]http://www.vanforum.org/3/post/2012/11/-3.html [2] http://www.vanforum.org/3/post/2012/08/august-21st-2012.html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
李革胜
CategoriesArchives
August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