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14 (14)宇称守恒(14)宇称守恒 李革胜,Dec.09 2014 L同学来自江苏太仓,现在是加拿大A大学物理系博士后,这是她在A大学物理系学习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本科三年,硕士二年,博士五年),所以,她在物理系是当之无愧的“学姐”。博士毕业后,L同学还没有拿到枫叶卡,找工作有些具体困难,遂在其博士导师G副教授手下继续从事博士后工作。“入门须正,立意要高。”L同学的工作是在本科生的粒子物理实验课上重复吴健雄实验,L同学正在实验室试图建立一台精度为1%开的绝对零度的冰箱,用钴60衰变电子自旋证明“宇称守恒”问题。 热力学告诉我们,绝对零度(absolute zero)是理论上的温度下限值,在绝对零度,分子将停止运动,所以绝对零度永远无法达到,只可无限逼近。因为任何空间必然存有能量和热量,而能量和热量在不断进行相互转换而不消失。而在绝对零度下,依然有一种能量存在,这就是真空零点能。所以绝对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该空间自始即无任何能量热量。L同学查遍了吴健雄实验的所有历史资料,她发现吴实验有太多语焉不详的地方,低温制冷工艺,实验精度与设备系统误差几乎没有任何记录。当然这也可能是吴健雄没有搞过具体工业工程的原因,不知道她的实验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绝对零度,本质上已经消除了系统误差,彻底推翻颠覆了热力学定律。科学实验就是这样,能够重复得出来就是真的,重复不出来就是假的。50多年过去了,绝对零度冰箱从没有产业化批量生产过,莫非工业界都是傻子?吴健雄实验过程的真伪让人怀疑。当然,L同学是从来不会去怀疑大名鼎鼎的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中国人都不愿意也想不到去怀疑美国人也会数据造假的。 L同学的博士后工作受国家基金资助试图建立统一物理学理论,把四大力学中相互矛盾的地方象牛顿力学解释天体运行那样完美诠译粒子世界,比如解决海森伯测不准原理与“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实验证明之间的矛盾,根据海森伯原理:不可能同时以较高的精确度得知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因此,当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时粒子必定仍然在振动;否则,如果粒子完全停下来,那它的动量和位置就可以同时精确的测知。如果能准确测量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这本身就违反了测不准原理。相互矛盾的地方在四大力学中非常多,这是国家基金资助G副教授的一个教学科研项目。L同学也曾注意到,吴健雄实验是在绝对零度以上0.01K实现的。绝对零度以上0.01K就是摄氏温标零下273.14度,好家伙。零下273.14度嘴巴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吴健雄实验的零下273.14度当然是间接测量结果,不是拿温度计测体温那样得到的直接测量结果。 L同学大一时就认识了那时还是材料系硕士生的G副教授(G同学)。多年后,G副教授还记得那个安静的秋天清晨,他坐在49路公共汽车上,被人从后面用圆珠笔轻轻戳了一下,回过头来看见一个黑头发的亚裔女学生,L同学很大方地用英文问,“Are you the TA of PHYS 330?”当时,G同学正在给物理系大三本科生开设的《现代粒子物理学》Modern Physics做教学助理,Teaching Assistant,就点点头,“Yes, I am. Are you taking 330 this term?”。她点头说是,G同学非常诧异,物理系女学生少得可怜,就那么几个还都长得特丑,怎么从没见过年轻秀气的L同学? 遂问他们从前是否见过面。L同学摇头说没有,只是开学前一天晚上她在互联网上查了下主讲教师及助教的背景,在网上见过G的照片所以认得。《现代粒子物理学》主要内容是量子物理学Quantum physics, nuclear energy and particle physics at a level suitable for third- and fourth-year Science students proceeding to a physics degree. L同学告诉G她从上海外国语学校高中毕业就到加拿大留学了,她在高中就自学了很多大学先修课程,想挑战一下大三的专业课,所以一进物理系就选了《现代粒子物理学》课程。她在开学前恶补了不少本科课程,如果二,三年就能完成四年本科,会给她家里省不少学费。在公共汽车上她一边与G同学闲聊,一边不停地梳理她的长发,看就是个读望天书的学生,但那份洒脱让G同学很难忘怀。在开学的第一天,两人就这样在公共汽车上认识了。 G同学在研究生助教期间就开始给教授编写本科生课堂讲义,他写教案喜欢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尽量汇聚粒子物理学的精华。毕竟读大学是要交学费的,这样组织教案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学到更多更实用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更有用的知识。出于这种想法,G同学写的教案,句句是精粹,其内容详实,清晰简洁,每个学术观点除常识性的以外都标有文献来源,给人初步印象有点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粒子物理学的内容很少直接实验结果,几乎全部都是数学推导与间接实验结果,不确定性太多,很多学术观点甚至包括诺奖成果本质上只是假说而已,很少有言之凿凿板上钉钉的结论。 项目刚开始时,G副教授曾问L同学,“你真的明白自旋的概念吗?你能计算其转动惯量吗?”她摇摇头,不好意思地回答,“有些迷糊,自旋本质上应该是个空间-时间转动惯量问题,但杨振宁的标准模型中微子都是没有质量的。没有质量的左右自旋,就谈不上转动惯量问题,是这样吗?”这让G副教授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交大物理转动惯量的补考,印象实在太深。其实中微子是有质量的,要认真起来,现在的物理学大牛们都应该补考《大学物理》。物理学中三西格马原则得出的结论基本是错误的,用计算结果做为证据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人能全面了解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这一角度,当今的学术大牛们都应该重修《实验数据处理》。 就拿“宇称不守恒定律”为例,如果1957年吴健雄用钴60衰变证明“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实验是真的,那么该实验人人都可以重复得出来才是可信的,毕竟圈内的粒子物理学家就那么几个人,要同谋作弊欺骗全世界容易得很。从工业工程的角度,吴健雄的实验系统误差处理能力与低温制冷技术比“宇称不守恒”本身对人类文明进步更值得诺奖,“宇称不守恒”理论五十多年来对科技进步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在某些情况对科学进步反而在起阻碍作用,物理学家在假设新理论时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考虑不对称性。因为对称理论的应用范围更广更实用,而不对称理论在杨振宁李政道克罗宁之后几乎没有好的发展与应用,连在被看好的“不守恒定律”用于宇宙大爆炸的定量分析中,不对称理论还是无法提供有关宇宙起源问题令人满意的答案。李政道博士曾提出过C60模型,这本身就标志着李博士重新回到对称性理论起点。 吴健雄是电影《第二次握手》女主人公“丁洁琼”的主要原型之一。她的实验误差处理能力与低温制冷技术对人类工程技术进步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吴健雄实验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她独立证明了“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而在于制备出了一台误差为1%开的绝对零度冰箱。一句话,粒子物理学家不懂工业工程。根据摩尔定律,实验精度的提高会对工业生产产生几何级数增长。物理学家泡利根本不相信所谓吴健雄实验是真的,他一开始就怀疑这又是个密立根油滴实验,本质上又是骗局。这些个物理学界的猫腻又不能说出去,大家都是吃理论物理这碗饭的,同行之间应该相互抬轿吹捧才是,互相抬杠只会两败俱伤。泡利曾忧心忡忡地給韦斯可夫写信表达了对宇称不守恒的怀疑,他写到“我不相信,上帝是个弱的左撇子。我准备拿一大笔钱打赌,实验一定会得出对称的结果。”【1】 为什么吴健雄非要在绝对零度证明“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主要是在数学计算的方便,在标准模型中,当温度变量为零时,数学模型就理想化了,计算也简单得多,在数学上更有说服力。钴原子热碰撞是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不是一个数量级,它会彻底屏蔽弱相互作用的左右镜像过程。著名的布朗运动就是一种宏观热运动,它可以推动悬浮在液体中的花粉颗粒做随机运动,比弱相互作用大了几何级数的规模。在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是没有质量的。只有在绝对零度的条件下,钴原子的热运动扰动为零时,弱相互作用才能被观察到,即中微子左右镜像过程不能发生,只存在左旋中微子,不存在右旋中微子,这就证明了“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如果没有绝对零度的这个充要条件,钴原子的热运动扰动会彻底覆盖左右镜像过程,宇称不守恒无法被观察到。 G副教授起初并没有怀疑吴实验的问题,他在给本科生写教案时,想把吴健雄实验在课堂上重复出来,作为物理系本科生粒子物理实验课内容。他让L同学试着先摸索干起来,反正核物理实验室钴60多的是,而他需要的则只是一台精度为0.01度的绝对零度的冰箱。为此,G副教授请教了交大同窗Huang博士与机械系的制冷专家Sara教授【2】,想请他们帮忙做一台绝对零度的冰柜,正好他帐上还有一笔科研经费,用来给本科生做个演示实验也是对物理系教学工作的贡献。G副教授原以为把吴健雄50年前就名扬四海的物理实验重复出来应该是件轻而易举的事。Sara教授是加拿大著名的制冷专家,她一口回绝了G副教授的提议,人类到现在还没有能力制备绝对零度的冰箱。尽管不少物理学家发表文章声称他们在绝对零度做了很多工作,但绝对零度的制冷设备五十多年来从未走出过实验室,从没批量化产业化过。在绝对零度,时间是静止的,即使在吴健雄实验的+1%开,时间应该是非常缓慢趋于停止,如果把无药可救垂死的病人放入吴健雄实验的绝对零度冰柜,让时间静止,等到医学技术进步的那一天,人类岂不是可以长生不死?可是绝对零度谈何容易,想到这里,G副教授撓撓头忍不住叹了口气。 至于那些声称到达绝对零度的物理学家后来都发现是上了科学仪器公司的当,G副教授查了很多资料,发现人类现在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在绝对零度使用的热电偶或膨胀温度仪,更不知道吴健雄是如何在绝对零度的环境下校正其温度仪的,因为她对其绝对零度温度校正的理论依据,如何实现绝对零度的工艺过程与数学物理模型只字未提,让人起疑。这种错误其实一直都在发生,完全是因为科学家们的贪婪本性与投机心理造成的。 G同学在交大“实验数据处理”的补考经历让他对吴实验的误差特别敏感。用价廉物美的液氮(沸点-196度)可以轻松获得零下200度的低温,给人感觉这距离零下273.14度并不遥远,达到绝对零度应该不太难,加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1995年在1.7×10-7K被实验证实。很多物理学家本着投机心理认定他们可以在实验室轻松获得绝对零度或无限靠近绝对零度的低温,反正,从专业科学仪器厂商那里买来的热电偶或低温膨胀仪显示是零下273.14度,这可以证明物理学家们没有撒谎。没有办法,粒子物理学家不懂金属材料热处理,他们不知道一些科学仪器生产商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做了很多噱头,美国一些所谓权威的低温温度仪厂商发布的热电偶在绝对零度的测试值其实是在液氮环境下线性外推到零下273.15度的估计值。打个形象的比喻,冻伤与烫伤用的膏药都是一样的,都是由于温差引起的能量变化。任何金属从常温冷却到绝对零度都会因巨大温差发生类似高温淬火的马氏体相变,金属只要发生相变,其电阻就会相应变化而且绝对不是象水银温度计那样线性变化的,热电偶也不例外,用直线外推的方式得到的结果肯定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材料背景的G副教授深知,在绝对零度附近的金属材料相变及热处理 “TTT”曲线方面的研究在全世界几乎是空白。而所谓在绝对零度附近用小偏差法进行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忽略高价无穷小项的泰勒级数展开在数学物理模型上是行不通的。吴健雄号称“实验女王”,莫非她不明白绝对零度是间断点,不是泰勒级数展开线性化后的增量方程,属于本质非线性,无法做线性化处理?根据柯西收敛原理,足够靠后两项无限接近绝对零度。历史将证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证实实验温度1.7×10-7K也是乌龙,G副教授私下认为只要不能被大量重复的工业生产证实的实验就不应该写进教材当做真理教育学生,物理学界同谋欺骗全世界的案例太多了。 五十多年前,物理学家尤其是一些学术大牛乐观地估计,人类生产出绝对零度的冰箱是迟早的事,所以就不顾客观条件提前胡说八道胡诌了很多实验结果,以后可以显得自己高瞻远瞩,等到将来绝对零度冰箱真正发明的时候,专利也有自己的功劳,名留青史。没有想到五十多年过去了,人类还不能生产绝对零度冰箱,时间给自己的小聪明开了个玩笑。他们没有想到的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和谎言其实在阻碍绝对零度冰箱的发明创造。大牛也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最怕的就是上市,因为数据是伪造的,根本经不起大规模工业生产检验。反正吴健雄先生已经去世多年死无对证。杨李也可以推说验证实验又不是他们做的,对绝对零度冰箱一无所知,就象中国古代众多失传技术一样,吴健雄的实验技术失传了,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在物理系,你只要告诉一个博士生,他的结果与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相矛盾,他肯定是认为自己错了,并暗暗修正自己的数据使之看上去符合大牛的结果。 现在还是一样,工程师们都乐观地估计3D打印是未来制造业的趋势,3D打印这些年制造了很多文章专著专利及博士学位,大家都在对3D打印纸上谈兵夸夸其谈,都在高瞻远瞩地静候3D打印取代传统制造业的那一天。其实,这是被所谓似是而非的科学理论误导的结果,3D打印的原子理论及化学键理论本身就没有经过认真严肃的论证就被很多人拿来做博士论文。错误的理论常常误导人们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贪婪而做出很多荒唐的事情。笔者并不是说诺奖水平不高,而是反对盲目崇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的就接受,错误的就反对。技术是不断进步,很多过去看上去是正确的理论,现在看来都是可笑的谬误,应以发与辩证的眼光看科研成果,毕竟苛求前人的局限性也不是正确的方式。有人说我什么也不做,我就BB。这也不是正确的态度,要辩证地看待科研,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有人反驳,现在可以进行3D打印研究,等以后新的化学键理论与新的金属成型工艺的发展,3 D打印不仅能打印塑料,还能打印各种金属复合材料,反正打印原理是相通的,可以先把计算机控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下去,先拿到专利,等着别人的金属成型技术发展起来再控制3D打印技术。这种想当然似是而非的一厢情愿。现在进行一些空中楼阁研究只会浪费时间与金钱。以后肯定会有更好计算机控制,历史早就证明了的。 如果吴健雄的实验是真的,证明毫无价值的“宇称不守恒”其实是杀鸡用牛刀,该实验原可以用来证明比“宇称不守恒”更重要的关于时间静止的物理现象。如设计把一只不会冻坏的时钟放在绝对零度,时间是否变慢等实验,来证明时间的本质是什么?低于绝对零度的负温度是否存在?绝对零度下能否观察到暗物质?等等。物理学家认为时间是一种能量形式,在绝对零度时间是静止的,而哲学家则认为物质的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吴健雄实验可以观察绝对零度下的钴60衰变,“θ-τ”粒子自旋不守恒,而且没有任何误差,用它来回答时间空间的本质问题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更有说服力,毕竟相对论只是停留在空对空的数学推导与理论研究上,吴健雄实验可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测量结果,两者的说服力不在同一档次。绝对零度是观察暗物质的绝佳环境,打个形象的比喻,暗物质概念源于道家“阴阳”理论,暗物质与我们的现实世界相遇会产生大爆炸,其产物就是“无”。有基督教物理学家认为暗物质是上帝创造世界的边角料,如果人类发现了暗物质,就可以象上帝那样从无到有凭空创造天,地,海及其万物。吴健雄完全没有必要去证明什么子虚乌有的“不对称理论”,再绕一个大弯用对“不对称理论”去诠译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绝对零度冰箱本身就是解释宇宙起源的最理想工具。有时候,L同学感到非常困惑不解,她甚至认为吴健雄实验用错了地方。因为本质上吴实验成像的位置取决于射线镜面反射的位置和方向。这些疑惑,她和物理系的其他研究生一样从没有说出来,怕别人笑话其幼稚与无知。在物理系,如果与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的观点相左,大家都会主动找自己的错,诺贝尔奖还会有错?肯定是自己在什么地方错了,物理博士怎会开这样的黄腔? 如果吴健雄的绝对零度冰箱五十年前在纳仕达克上了市,绝对零度冰箱早就走进千家万户了。如果有绝对零度空调,格力的口号“一个家庭一天一度电”早就实现了。现在就没有什么全球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美国完全没有必要为了石油打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大大小小的岩页气公司也不会为了上市焦头烂额,污染环境的汽车工业,燃煤发电厂早就关门大吉了。因为绝对零度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外推的方法得到的。当温度降达到-273.15℃时,气体的体积将为零,所以在绝对零度,空气将凝固成固体,其硬度可以与金刚石相媲美。根据3D打印原理,在绝对零度,固体空气将形成-C-O-,-N-N-化学键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很容易达到金刚石的硬度。从热力学原理的角度,在绝对零度,固体空气能量为零,固体空气全部为H-H,C-C,N-N,或X-O键,如果加入钴60,固体空气瞬时膨胀到室温气态可产生室温裂核反应,相当于在真空中把金刚石气化成单个蒸汽碳原子所需的能量,当然比常温膨胀所释放的能量大很多。假设空气凝固升华是可逆过程,如果将绝对零度的固体空气放置于常温,由于巨大温差,固体空气高速从环境吸取大量热量,大量热量瞬间从环境进入固体空气,造成H-H,C-C化学键断裂并释放大量化学键能,反过来加速体积膨胀,体积膨胀释放的能量加上裂核反应的能量可以媲美原子弹,可控推动发动机运转。 这类似空气动力汽车,压缩空气能做刹车,也就可以推动车辆前进,用压缩空气也可以驱动车辆。压缩空气用来做刹车,没有用来做动力,原因是压缩空气能够提供的动力持续时间短,加上压缩空气量太小无法提供持续动力,而绝对零度固体空气量足够大,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空气动力。而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来做电池,干冰的温差太小,动力也就小,当然也可以用电阻丝加热来提高干冰膨胀的温差,但这样做会增加系统复杂性,不可避免造成发动机成本上升。从能源储存的角度,绝对零度的固体空气是最理想的电池,无污染,来源稳定,原料成本低,安全便于携带等。人们完全可以利用绝对零度的固体空气来开飞机,开轮船,开汽车。 至于利用Helium3和Helium4混合溶液的蒸汽压比单质容液的蒸汽压高,沸点就下降的混合液体蒸发制冷,或激光制冷误差为0.001K绝对零度的文章早就被证明是乌龙。只有温度达到绝对零度时,热运动现象才消失,原子才能处于理想的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而不是用玻色子的爱因斯坦冷凝态来制冷到绝对零度。绝对零度只能是因,玻色爱因斯坦冷凝态只能是果,因果关系两者不能互换。现在关键问题是达不到绝对零度,也就谈不上玻色爱因斯坦冷凝。事实上,He4是玻色子液体,He3是费米子凝聚的证明实验本身就是个骗局,由于没有任何两个费米子能拥有相同的量子态,费米子的凝聚一直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突然之间人类获得了大量稳定的半自旋费米子液体,还能用来制冷,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包利不相容原理与量子力学。如果该实验是真的,六十年前,现代粒子物理学基础就已经坍塌了。这些奇葩的绝对零度制备方法只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绝对零度的固体空气谁也没有做出来过,0.01K的温度-时间曲线谁也没有见过。就是有也经不起推敲。0.01K仅仅是数学计算出来的,六十年来,谁也没有看到过0.01K的温度计在市场上销售。这种实验就是没有办法大规模工业生产重复。涉及绝对零度的物理学实验多如牛毛,但100%是假的。该文作者不能把他的实验在工业上大规模重复,就不能当真,科幻文献而已。 “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明明是一个典型的学术不端案例,在诺奖光环下,五十多年来,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被世界各国元首奉为上宾。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一个政治领导人在款待杨李吴时想到用他们的科研成果来造福人类?笔者并无意否定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在物理学上不可磨灭的承前启后的贡献,人无完人,世界上哪有不犯错误的科学家?笔者的母校上海交大现在还在修李政道图书馆,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写下此博文以飨在交大求学的学弟学妹们。 诺贝尔真是个聪明人,用区区50万美元就可以象“百万英镑”那样把一个平庸的人包装成万众瞩目的科学巨匠,轻而易举地影响甚至控制全球的科研方向,科技政策,教育方针及国防经济决策。L同学从没有怀疑过诺奖成果的真实性,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吴健雄在L同学心目中与居里夫人一样是她从小就崇拜的对象。中国学术界没有自己的标准,长期是非不分,只好随风飘摇,人云亦云,中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其实就是跟在别人后面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 科研成果本质上是footnote idea,他们把诺奖成果做为标准理所当然。 在中国,诺奖成果就等于真理(达赖喇嘛,刘晓波等和平奖除外),诺奖成果迟早会被写进教材。谁要是质疑教材课本内容的真实性,专家教授们就会拿出诺奖成果作为挡箭牌,让人在诺奖光环下哑口无言。在中国,谁要是敢怀疑人教社编写的教材,那就是严重的政治错误。而很多聪明的所谓西方学术权威正是利用中国人的盲从心理,只要通过中国官方把自己不成熟偏颇的学术观点写进教材,自己就摇身一变俨然成为世界学术权威,君临天下名与利就是小菜一碟。权威在哪里都一样,一言九鼎强迫式灌输,很少启发性的陈述,让人对其权威性深信不疑。 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例,在狭义相对论提出以前,伽利略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绝对的存在,牛顿经典运动学就是创立在绝对时空分离基础上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次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它认为时间和空间各自都不是绝对的,而绝对的是一个“时空”整体。 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公设上:“狭义协变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其中光速不变原理是宇宙时空对称性的体现,本质上这是种对称理论。这两个听上去非常简单的公设,爱因斯坦在1905-1915年用一系列论文,如著名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来诠译,后来又用厚厚的专著“爱因斯坦文集”来表述的,侠义相对论是以当时物理学界认可的两个公设为基础来演绎的。显而易见,要推翻这两个公设非常困难,中微子的超光速现象现在已被证明是个乌龙,因为时空对称性破缺而决不能作为推翻相对论的证据。 爱因斯坦其实是个数学家,有非常扎实的数学基础,他的理论都可以用逻辑严密的微积分学来推导,让人一看就是严谨认真而不是简单武断的结论。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就是他在做数学题时偶然发现时间空间两者在数学上密不可分,数学公式一目了然。这种理论如果能得到权威的肯定,比如诺奖评委会的认可,很可能摇身一变成为真理欺骗全世界。与“宇称不守恒”类似,相对论本质上是“理论远远走在了实验前面”的物理学案列,这种现象在物理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因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要用实验证明其正确性与推翻它同样困难,如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实验据说是支持广义相对论的证据,但这种实验总归不是物理学界关注的焦点,人们不会花太多人力物力在这类天体物理实验上。况且,天文学家有先入为主的嫌疑,先主观认定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绝对正确性,再依葫芦画瓢去做试验。一句话,可重复性实验数据太少,证据不够客观,让人起疑。 就以爱因斯坦的诺奖成果光电效应为例,爱因斯坦在普朗克的量子概念基础上,提出激发光电子需要入射光频率门槛值,光电子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是线性关系,而光电子与光强度无关,光强度与光电子数成正比。这个结果简单很适合中学物理教材,被当成真理广泛写进各类教材。其实,即使入射光频率达不到门槛值,如果光强度足够大(比如激光),一样可以激发光电子。1926年薛定额方程已经证明爱因斯坦光电学说的局限性,到现在很多中学课本还在引用他的错误。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技术进步的正常现象,是编教材专家的错,他们没有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写进教材,与爱因斯坦没有关系,任何人都要受他所处时代与环境的限制。光电效应的问题爱因斯坦还活着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但在诺奖的光环下,到现在很多国家还在中学物理课堂上当成真理教育学生。当然象天体物理现象观察,考古等学科也不能用工业生产去验证,只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才能写进教材。 所以,要把一套歪理邪说变成真理,首先要以公理或公设为前提为基础,显得有理有据有底气;再用非常复杂的数学来描述,数学推导可以不知不觉混淆是非,外行看不懂,内行觉得有理,“至少数学上是成立的”在学术界就是绝佳借口挡箭牌;最好写成厚厚的古朴典雅的专著并出版发表造谣,占领舆论阵地;尽快得到权威的承认以奠定在学术界的地位,让人深信不疑,心服口服。历史上,日心说,相对论,永动机,宇称不守恒,3D打印等都是这样摇身一变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圭臬。 有人骗国内的土鳖,胡说八道杨的贡献是让中国人丟掉自卑,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其实物理学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这些,在物理系时间长了,G副教授发现物理学家最大的问题是不懂装懂,虚荣心强,争强好胜。那年,L同学加拿大移民申请被拒,她急得热锅上的蚂蚁。她悄悄地在办公室乘Office Hour找到G副教授,非要G副教授跟原配离婚娶她,这样她就可以亲属团聚移民加拿大了。她告诉G副教授她在上海的男朋友是她自己杜撰出来的,因为物理系有风言风语,G副教授喜欢有夫之妇,杜撰个男朋友可以显得自己是个熟女,见多识广,好赢得G副教授的青睐。 L同学给G副教授暗示,吴健雄为了美国绿卡数据作弊,她为什么不可以假结婚移民加拿大?这番言论把G副教授气得够呛,古人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哪有一日为师,终生为夫的道理?他G副教授凭什么要养她一辈子?其结果当然是被G副教授当场严词拒绝,G副教授甚至有些理解杨振宁为何娶自己的女学生了,英雄难过美人关。L同学后来调侃G副教授跟吴健雄这个老娘们过不去,不外乎嫉妒杨振宁抢了他的风头,等G副教授熬到82岁再结婚早就没有轰动效应了。这当然是以讹传讹,G副教授一向光明磊落,怎会去和杨振宁争风吃醋?你就想搞得老头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得,这些小伎俩把我当傻子不成?这些轶闻听上去匪夷所思,在历史上包括今天L同学的故事一直都在发生,很多大学的物理系都曾经试图重复吴健雄实验,浪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最后都因无法制备出绝对零度的实验环境不得不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L同学于博士后的第二年春天拿到枫叶卡,移民加拿大的美梦成真。离开G副教授的实验室前,L同学也独立证实了G副教授的疑惑,她给物理系的博士后结题报告的最后结论是“吴健雄实验无法重复”,“宇称是否守恒还需要更多铁证”。 (3小时初稿一口气写完) Reference 【1】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87%E7%A7%B0%E4%B8%8D%E5%AE%88%E6%81%92 【2】http://www.vanforum.org/blog/-24 图中吴健雄先生做实验没有戴手套,估计应该是她摆姿势照相忘记了,不能证明吴先生不懂试验技术规范。 图片来源:http://www.wenxuecity.com/ Comments are closed.
|
李革胜
CategoriesArchives
August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