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材料, 材料加工工程—微观分析和文章著作权作业 (2 学时) 李革胜,05/14/2012 A博士是一个金属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 他带领一个研究小组从事高性能工程材料研究。 这个研究小组有它自己的关于著作权的政策,A博士在每名新的成员加入他的实验室时, 他都会谈到,只要对项目做了重大的智力贡献的人都会被写进论文中。A博士也强调过,他在论文的作者排序和署名问题上有最后的决定权, 在关于什么被定义作为重大智力贡献出现分歧的情况下,他也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大家都明白A博士的名字必须写在所有文章和论文的最后,而通讯作者必须是A博士。 假设你是在A博士的实验室工作的一个博士后,你的研究方向是用新买的X射线小角度散射(SAXS)仪表征TI-AL纳米薄膜内的复杂形状缺陷, 并用计算机建模, 定量分析薄膜的物理特性, 这是个从未有人从事过的, 开创性的工作。 问题1: X射线衍射和散射是什么? 它们有何区别? 答: 衍射(diffraction)和散射 (Scattering)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光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衍射是光波的一种物理性质。光波在传播路径中,遇到障碍物,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为衍射, 是从光的波的特性的角度来说的。而散射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表面不均匀导致入射光线经过表面反射后发向各个方向,这样的现象统称为散射, 是从光的的特性来说的。 问题 2: X射线衍射仪和散射仪的原理是什么? 答: X射线衍射原理可用布拉格定律来解释。 对于晶体材料, 从布拉格方程: 2dsina=nl d: 晶面间距; a:入射角度, l:入射射线的波长。 这是从X光的粒的特性来说的 现在的X光小角度散射仪大都是根据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的原理来设计的。它是半径比光的波长小很多的微粒对光的散射。瑞利散射光的強度和入射光波长λ的4次方成反比: 其中是光的光強分布函數。这是从X光的波的特性来说的。 也就是說,波長較短的藍光比波長較長的紅光更易散射。瑞利散射可以解释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可以这么讲,散射普遍存在,衍射只在满足布拉格方程时才出现。 你与B博士共同使用这台新式X射线散射仪, B博士是来自科学院的学者, 有很多使用X射线的知识, 他给了你很多好主意, 对你的工作影响很大, 你把他的话都记在心里, 但你很少把他们写下来。 你还跟项目负责人C博士一起工作, C博士是学校科技处的副处长, 每年负责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报项目和交结题报告。你的研究经费就是从C博士的项目来的, 所以, 你每周都要向C博士汇报你的研究进展。 还有两位同事对你的研究影响很大, D博士给你了5篇至关重要的文章, 还写给你长长的电邮, 你从中得到了很多可以写在论文中的主意。E先生在学校工作了25年, 人脉关系丰富, 对于你申请项目基金给与了很多关照, 私下里经常和你一起吃饭, 给你打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网。 F女士是A博士实验室的技术员, 她做了大多数实验工作, 如仪器校正, 数据优化, 一句话, 你实验成功与否完全在她的配合。 G先生是一年级工程硕士生, 每学期只在A博士的实验室工作6周, 他对你的实验得到工程公司的认可必不可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事实上, 他在公司的工作证明了你的实验。 在金属实验室外面还有一个属于另一所大学的研究小组, 负责人是H博士, 他的小组和A博士的研究团队有联合项目, 每周三两个小组都有一个联系会议, 大家都可以参加, 你从中学到很多, 但对你的研究没有太多帮助, H博士告诉你和A博士, 他认为任何对科研有贡献的人都可以做为作者发表文章, 这是H博士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到目前为止, 有8个来自H博士的研究人员给过你资料, 只有I博士的主意对你有用, 实际上, I博士非常需要你的数据来证明他的实验, 以得到下一年度的资助。 你还经常向你的博士学位导师, 交大的J博士请教, 没有他的人脉关系, 你也找不到现在这个博士后位置, 你对他一直心存感激, 想找机会报答他。 A博士鼓励你尽快把数据拿出来, 并发表文章。你为了能在第二年拿到基金, 为了证明你的研究意义重大, 竟忽略了衍射(diffraction)和散射 (Scattering)的根本区别, 也没有考虑到瑞利散射公式的常数问题, 把衍射波谱当成散射现象分析, 竟做出完美无缺的结果, 给人感觉你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因为根据SAXS理论,只要体系内存在电子密度不均匀,种种 原因如孔洞、粒子、缺陷、材料中的晶粒、晶界、非晶粒子结构等,就会在入射X光束附近的小角度范围内产生相干散射,通过对小角X射线散射图或散射曲线的计算和分析即可推导出微结构甚至介观级别的形状、 大小、分布, 杂质及含量等信息。同时,由于X射线具有穿透性,SAXS信号是样品表面和内部众多散射体的统计结果。但是, 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拟理论, 大都是近似估计。因为对复杂缺陷的定量化到现在都是一个世界难题。 你写好论文之后先交给B博士审阅, 第二天在小组会上把你的数据给大家分享, 会后, A博士用电邮通知你去他办公室讨论署名的事, 并CC给F女士, A博士建议, F女士提出了新观点, 并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她应该列为第二作者。A博士认为H博士的政策是可以用起来的, F女士用电邮回复说, A博士应该列在最后, 因为文章是在A博士的实验室完成的。 A博士是实验室领导,是资金提供者,他就是什么学术贡献也没有,也应该被列入作者的立场上看似乎情有可原,现在的科研经费不管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课题,竞争都非常激烈,A博士每天不得不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为大家搞钱,哪有时间对具体的技术作核心贡献。实验室人员天坐着研究和办公的地方,都是他用挣来的技术转让费租来的,实验仪器设备,水电,博士后生活补贴也是从A博士国家基金课题经费里拿出来的,你的博士后课题做什么和做成什么样是A博士决定的,你只是在A博士的指导下学习怎么做。你做出成果能得到发表承认,只是运气好而已,你还需要A博士一五一十地告诉你, 该如何继续向前做下去。如果A博士的署名权得不到尊重,钱从哪里来?所有的人都在暗示你把A博士署名第一是必须的。 文章的题目是” X射线小角度散射表征TI-AL纳米薄膜内的复杂形状缺陷”, 你希望投到”Journal of Metals Materials Science.”, 因为A博士和H博士都是该杂志的编委, 只要签上A博士的大名, 一般都可以很快发表, 在投稿之前, 你还请B博士和C处长改了改语法, 这样, 他们就心安理得地成为你文章的作者。 问题讨论, 1.请你建议作者排名顺序。 2.谁应该在致谢中被提到? 谁完全不应该写进文章里, 请逐个分析。哪些工作应该被列为参考文献? 3.你认同A博士的建议吗? 为什么?你同意H博士的建议吗? 为什么?你同意把F女士列为你的文章第二作者吗? 为什么?如果把F女士列为作者, 把G先生排出在外, 对他公平吗? 4.因G先生不是一个正式学生, 而把他排出在外 合适吗?该工作谁做的贡献最大? 谁应该有署名决定权?文章投出半年后就发表了, 你也因该论文得到实验室发的奖金。有一天, 你忽然发现你忽略了衍射和散射的根本区别, 也没有考虑到瑞利散射公式的常数问题, 把衍射波谱当成散射现象分析, 也就是说, 你文章的方法和数据是错的, 你该怎么做? 5.如果你保持沉默, 你发现你的同事们包括A博士写文章时都在引用你的错误的结果, 你该怎么做?如果你继续保持沉默, 你发现你的学生们和其他学者写文章时都在引用你的错误的结果, 你该怎么做?你发现B博士多年前的文章数据有误,好心劝他撤稿以免误人子弟。B虚心接受你的建议,遂亲自给杂志写信表示歉意撤稿了,你忽然发现是你自己的计算错误,B博士没错,你该怎么办? 6.五年后,你也成了博士生导师,十年后,你的两个博士生也毕业了。你忽然发现你十年前申请博导的材料文章数据有误。你是打算撤稿还是假装不知情?推说时间太久了,你已经不记得了?你良心发现,决定给杂志部写信要求撤稿。你的博士生跑到办公室哭得梨花带雨,她的博士论文完全是基于你的错误理论。如果你撤稿认错,她五年的苦工白费。她的博士论文开题得到学术委员会的认可完全基于大家对你学术能力的信任。特别去年已经毕业的两个博士生的博士论文完全是基于你的理论,如果你撤稿,他们将在学术界无地自容,你该怎么办? 7.如果你保持沉默,其他研究生就会继续把你错误的理论写进他们的论文,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停地浪费宝贵的时间金钱,你可以推说不知道吗? 伦理观点: 这种问题的凸现一般发生在学术水平不健康和伦理教育缺失的环境下。因为署名是有原则的。这里的排名不是梁山英雄排座次,谁的权力大谁排前面,而应按对科技进步的实质性贡献。基本原则是将最重要的贡献人放在第一。那么, 谁对论文的贡献最重要?世界通行的认识是, 论文中最核心的思想最重要。可什么是最核心的思想?它和通常所说 的“想法”不是一回事。因为“想法”和“思想”不能混为一谈。 人人都可以提出各种想法,但不能称为思想。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描写了中国古代的玩具“竹蜻蜒”。但葛洪不是现代直升机的发明人, 葛洪提出 了一个“想法”。在葛洪以后有人从科学意义上提出了直升机如何具体实施建造,这才是发明人, 有科学的”思想”。可见,思想意味着一套符合逻辑、有深度和系统的思维汇集和外延性。达•芬奇画的直升机设计方案图, 仿照当时的提水机械,以阿基米德螺线形状在空气中旋转,把人垂直提升到空中, 这个构想最多算个科普型的想法, 不是发明现代直升机的思想。 通常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可以确定为 “作者”: 1.对研究工作有实质性贡献; 2.解释数据,确定最终版本; 3.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中最关键是该研究人员对学术文章是否有真正的贡献,这是至关重要的。 E先生在许多时候参加文山会海,劳于疏通关系, 没有时间从事研究工作。所以E先生不能列为作者。B博士只给了你很多好主意, 你把他的话都记在心里, 但你很少把他们写下来。所以, B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思路, 理论和方法, 他只是给你改了一下语法, 所以B博士不能在你的文章上署名, 你可以在致谢中提到他。D博士的情况也是这样。正常的署名原则上和谁出钱没有一点关系, 所以, C处长只是帮助你申请到基金, 这是他的工作, 是他应该做的, 所以C处长不应列为作者。 人们总是期望文章的署名能合理和公平地反映研究人员的贡献。B博士与C处长只是改了错别字与文章语法,最多对于文章进行了所谓的润色,对文章架构的搭建和语句的描述起了作用,让你学到很多写文章的窍门,他们本质上只是对研究只作了外围的贡献,所以B博士与C处长不能作为“作者”。因为如果所有对研究文章有贡献的参与者都必须算成作者的话,你就必须把牛顿、欧几里得、高斯等科学巨匠的名字列入你作者的名单,著者名单就会变得很冗长,一不小心,你还会漏掉某个著名的科学家,陷入知识产权纠纷的泥沼,所以这样的文章署名法显然是非常荒唐不切实际的。 如果A博士必须是通讯作者,你博士后结题后A博士必须负责解释论文的真实性,你固然没有权利拿出去单独发表,但是老师也不能独占学生的劳动拿出去单独发表。如果A博士提出一个或一些想法,但没有如何研究这种想法的思路, 理论和具体方法,这就不能认为提出了核心思想,不应该占署名第一的位置。如果A博士不仅提出了想法,而且提 出了具体的思路, 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的结果主要是验证了A博士想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就必须承认A博士的核心贡献,A博士署第一就完全正当。实验室的潜规则是“谁出钱,谁是大爷”,但提供经费不能成为共同作者的必然条件,署名权是不可以用钱买的。 不少学术文章都有多个作者,学术界有个不成文的习惯,一般来说,第一作者对科研贡献最多,最后一个作者拥有科研成果的支配权。当然也有发表文章按作者名字字母顺序或笔画多少排列的,在中国有的单位甚至论资排辈,按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甚至性别来进行作者姓名排序。有的作者没有什么实际工作或贡献,仅仅只是作为荣誉作者被列入文章,还有的作者是代笔作者,文章起草或润色的作者在传统上也可以不具体说明,作为最终作者之一被模糊列入文章中。所以,作者排序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知识产权是谁的。 这里, 人人都需门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实际学术贡献,不要把科普型的想法夸大成思想。这里H博士和他的小组没有提出思想, 他们也不能列为作者。F女士做实验工 作,误认为自己工作辛苦最重要,所以必须列为第二作者, 这一个有害的观点。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上有属于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依赖A博士来解决她的署名问题。她的实验活动,无论劳动量有多大,本质上都是一种智力型打工。如果F女士在实验中有新的东西发现,由此得出了重要的或不同的结果,包括原来理论的修改, 实验方案的重新设计,是她独立研究得到的自然应该由她署第一。如果她真用心于研究,用不着去争这个署名。如果重要的解释和修改是你给的,仍然应该由你署第 一。在正常的氛围下,谁的贡献最大最重要,谁署名第一, 很容易达成默契。曹植做“七步诗”时很多人在场围观,是否我们可以认为周围的人都是“七步诗”的作者?诺奖成果是否都应该署上诺贝尔的大名? 科技进步的速度很快,很少人能够离开实际研究一段长时间还敢充大牛。J教授虽然帮你找了个好工作, 是领你进入研究领域的带路人, 为你提供改变命运机会的老师, 你没有忘记他, 证明你是个有心人, 但J教授对研究工作并无贡献, 署名权是不能拿来还人情的, 所以J教授不能列为作者。 如果你给杂志部写信取消文章,但你学生的论文都是继续你工作,基于你研究的基础。这意味着你撤销文章,你学生的前期工作完全作废。学生毕业在即,已经没有时间换个课题重新做,而且去年有个博士研究生X的工作完全是在证明你的错误结果,你撤稿就意味着X博士的博士论文完全错误,她以后顶着一顶博士帽拿着错误数据的博士论文如何找工作?为了学生的前途,你还坚持撤稿吗?学生们都是在完全不知情,对你100%信任的情况下引用你的文献,你忽然撤稿,如何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特别是X博士听说你要撤稿跑到你办公室哭得梨花带雨,没有博士学位,她拿什么评教授?碍于情面你该怎么办?但是如果你什么也不做,其他研究生会继续引用你的文章,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你该怎么办?可以"三十六计走为上"一走了之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参考文献
2 Comments
伦理观点:
5/28/2012 06:00:04 am
伦理观点:
Reply
fei
5/28/2012 06:01:05 am
这里, 人人都需门心自问一下自己的实际学术贡献,不要把科普型的想法夸大成思想。这里H博士和他的小组没有提出思想, 他们也不能列为作者。F女士做实验工 作,误认为自己工作辛苦最重要,所以必须列为第二作者, 这一个有害的观点。对她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理论和技术创新上有属于自己的贡献,而不是依赖A博士来解决她的署名问题。她的实验活动,无论劳动量有多大,本质上都是一种智力型打工。如果F女士在实验中有新的东西发现,由此得出了重要的或不同的结果,包括原来理论的修改, 实验方案的重新设计,是她独立研究得到的自然应该由她署第一。如果她真用心于研究,用不着去争这个署名。如果重要的解释和修改是你给的,仍然应该由你署第一。在正常的氛围下,谁的贡献最大最重要,谁署名第一, 很容易达成默契。
Reply
Leave a Reply. |
李革胜,M.A.Sc Archives
July 2015
Categories |